新闻发布:徐州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成果显著 百姓健康指数提升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新闻:3月4日上午,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我市“ 十三五”期间强化医疗中心、打造区域样板建设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尹葆华与我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的相关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从不同侧面解答了老百姓关心的医疗热点问题,介绍了各大医院在推进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发展过程中的做法和亮点。

  我市“十三五”期间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发展取得可喜成果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尹葆华

  我市“十三五”期间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发展取得系列成果。日前,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对2020年度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创新项目进行表彰的决定》,由市卫健委申报的创新项目“组建跨省域医学专科联盟,高质量服务区域群众健康福祉,开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新局面”获得优秀奖。就在前几日,今日头条等网络媒体发布“江苏十强医院排名”、“最强医学地级市”等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公布的“江苏十强医院排名”中,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名列其中,仅次于排名榜中的省会城市南京。

  在“最强医学地级市——徐州、苏州、温州有多强!医疗资源不逊省城”一文中,列举出我市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等医院的特色和重点专科,明确了徐州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影响力。

  十三五以来,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的总体部署,持续深入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区域性医疗高地基本形成,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徐州看病”已成为周边城市群众的首选和习惯。徐州获评“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根据第三方调查,我市医疗健康指数幸福度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根据省统计局发布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监测统计,全市基本医疗卫生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位。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全省领先。卫生人员总数、医疗卫生机构、病床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卫生资源总量的重要指标。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52家;病床总数60988张;卫生人员总数92612人。卫生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三位,淮海经济区20个地级城市首位。

  三级医院数量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三级甲等医院是目前我国医院等级中的最高级别,代表区域性医疗水平。目前全市拥有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1家,居全省第2位,与苏州并列全国地级城市之首。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拥有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08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徐医附院麻醉科、血液科,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市中心医院康复科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引进20个临床专家团队,建成吴孟超、董家鸿等14个院士工作站及国医大师工作站2个。

  医院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徐医附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康复医院连续多年入围艾力彼中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是全国地级市中入围医院最多的城市。同时,徐医附院、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市儿童医院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徐医附院是江苏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徐矿集团总医院是国家煤矿紧急医学救援单位,市儿童医院是江苏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是江苏省苏北片区遗传医学诊断中心。

  区域性医疗中心地位日益显著。签署“淮海经济区卫生健康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徐州模式”。牵头领建辐射淮海经济区的麻醉、儿科、眼科等18个专科(专病)联盟。2020年全市总诊疗人次为5506万,其中三级医院外省住院病人占33.9%以上,超过济南、合肥等省会城市,低于省会城市南京和河南郑州,医疗服务覆盖苏鲁豫皖四省20个地市1.2亿人口。国家卫健委大数据中心显示,上海市、北京市是国内异地病人流入最多的城市,分别为39.3%和38.2%,徐州是江苏省内外省病人流入最多的城市。

  1问:徐州市中心医院在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进程中,是如何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的?

  徐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 陆仁平

  徐州市中心医院作为全国百姓放心百家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优秀医院,在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进程中一直是主体力量,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经过“十三五”的拼搏奋斗,尤其是2017年以来“转方式调结构 强内涵”的高质量转型建设发展,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品牌度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排名升至第10位。

  “服务徐州、辐射淮海、比肩一流、联接国际”是我们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担当和追求。设在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徐州市区域医疗远程会诊中心是一个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互联网+医疗”系统平台。目前该会诊中心上联北京阜外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国内10余所一流医院,下通淮海经济区30余家二、三级医院和200余家乡镇卫生院、3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接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医学中心。

  徐州市中心医院以“胸痛中心”为典型模式的建设实践,为让区域群众就近获得最优质的医疗救治提供了样本意义上的示范和引领。胸痛中心以心内科为核心,联合全院数十个重点科室,与医联体医院、急救120整合,在信息流和技术流的支撑下,对胸痛患者一键启动救治绿色通道,环环相扣,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强力量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治。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就诊绿色通道建设卓有成效。

  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同时,徐州市中心医院圆满完成各级各类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2018年选派11名医务人员参加江苏省第28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奔赴非洲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常态化开展“健康教育万人行,健康促进惠民生”主题活动,面向全市广大基层群众送医送健康活动,“暖心”祛病解愁,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助力百姓身心健康素质。面向基层卫生院捐款捐物,“贴心”帮扶支招,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十年如一日帮扶陕西勉县、太白县医院,被评为陕西省“对口帮扶贡献奖”“对口支援先进单位”。目前我们还在承担着“组团式”帮扶青海海南自治州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新疆奎屯的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世界眼光、高点定位,继续积极推动学习型医院、研究型医院、智慧型医院建设,同时做好康复分院二期1500张床位建设、质子重离子医院建设、空港开发区分院二甲医院创建等项目落实工作,为打造新发展理念区域医疗样板、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和长三角北翼区域医疗中心而不懈努力!

  2问: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是如何建设“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区域医疗中心的?有哪些经验和亮点?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党委书记 王云清:

  徐矿集团总医院作为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徐州分中心,在工伤抢救、应急救援、矿工职业健康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简要介绍十三五期间医院建设“国家矿山医疗救护”区域医疗中心情况。

  全力打造区域领先的创伤急救水平。医院作为国家矿山救护徐州分中心、徐州市首批创伤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一直是矿总院传统优势学科。为做好区域应急救援工作,一是加强与创伤救治相关学科建设,如骨科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并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微创骨科联盟;二是不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以矿总医院为中心加强集团内医院医疗一体化建设;三是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对缺乏急救资源的煤矿,与周边有利于急救的地方医院成立救治医联体,确保院前急救成功率;四是坚持多学科联合救治,以重症医学科为中心,整合内外科相关科室成立抢救小组,确保了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五是积极参加应急救援联盟,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如参加北京煤炭总医院发起建成立中国矿山骨科联盟,北煤总医院已转型为应急总医院,此联盟正逐步向应急救治联盟转型;六是积极参与地方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履行社会职能,得到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2017年被评为徐州市应急救援基地。

  全面构建完备的工伤救援保障体系。一是人力物力保障。为确保工伤应急抢救,医院专门配置急救车辆及专职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救治人员均参加国家煤矿救援专业培训。2020年引进国内首台车载全身CT卒中创伤救护车,车上即可开展生化检验、远程急救、影像诊断等急救工作,为院前急救再添新“利器”。二是制度保障。完善工伤应急抢救预案,医务人员严格遵守5分钟出车要求,并根据调度消息及时增派救援力量,同时组织好医院各项抢救准备工作。三是组织保障。救治领导小组24小时待命,重危工伤救治均有业务副院长或院长亲赴现场组织救援。我院已连续15年确保来院工伤抢救成功率100%,相关救治经验应邀在国家应急救援大会交流。近年来,我院与周边煤矿企业、化工企业、部队、学校等签订紧急救援协议达30余家,医院已从单纯煤矿工伤急救向应急救援转型发展。

  坚持公益性,全方位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一是坚决完成政府各类指令性应急保障任务。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积极承担责任,在徐州国际马拉松、政府重大会议、活动等开展医疗保障。二是开展边远地区医疗援助项目,与徐矿集团异地项目医疗服务站建立技术帮扶,每年组织健康管理团队奔赴边远地区为业矿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下一步,我们将按要求继续完善的矿山医疗应急救援体系,打造更加突出的“矿山医疗救护”区域医疗中心,为我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3问: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事业集团,在推进全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沈鹏

  根据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求,按照省委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院领建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事业集团,基本思路是建设事业性、区域性医疗中心,以“三医联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四级联动、百姓受益”的目标;基本做法是以资源共享、一体化管理为抓手,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增加基层首诊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服务优质、可及,更好服务群众健康福祉。

  医疗事业集团挂牌运行以来,各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分院挂牌、组建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集团章程,统一法人管理、聘任执行院长等管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全年双向转诊1340人次,下派专家到基层坐诊716人次,查房395次,手术30余台,开展远程心电服务3000余例、远程影像服务1100余例。

  我院眼科,作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会眼科主委单位,徐州市医学优势学科,在积极争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同时,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己任,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眼科联盟,涵盖苏鲁豫皖20个城市、156家医疗机构,联盟成立以来,通过多形式开展联盟活动,不断提升本区域眼科诊疗水平。一是广泛开展公益服务,帮扶基层医疗。采取流动检查车筛查形式,深入21个社区、12个乡镇、22所学校,义诊15000余人次,发放眼病防治手册3万余册,开展眼病筛查和防治宣传活动;二是组成专家团队,定期为白内障患者开展“防盲”公益手术,并对眼科医疗、护理的相关专业人员开展教学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减除了压力,为基层老百姓解决了困难;三是通过网络学术会议、手术培训、远程会诊、学术会议、专家会诊手术、病例讨论会、学术课题探讨等多种形式,密切横向联系与协作,不断提升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建设眼科联盟医疗会诊中心,精准服务国家区域分开的诊疗模式,积极组织远程诊疗服务, AI眼底病诊疗远程协同,使疑难病例患者及时得到诊治。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医院提升式搬迁后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将以集团建设为抓手,以舒适型医院创建为目标,坚持疫情防控与正常诊疗服务两手抓,始终坚持我们对第一的不懈追求,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4问:在推进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建设中,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如何加强专科建设发展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 金培生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进一步把重点学科做强做大的同时,特色专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医院新增9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28个,排名苏北地区第一。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各临床专科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顶层设计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医院始终将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根基,特别是在转型发展中,将“人才学科”战略作为医院发展的两大支撑战略之一。对学科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对传统优势学科进行重点打造,使之走在国内前列。同时,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建设优势学科群,带动医院整体学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之走在省内前列。

  二、人才是学科发展的硬核支撑。医院每年评选出10名优秀中青年人才和20名青苗人才,予以专项支持;开通海外培训专项,遴选优秀人才送到国外知名医院和科研院所研修;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有多位知名专家加盟徐医附院,在学科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通过引培并举,学科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三、技术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学科诊疗能力,是人民群众对学科建设的最直观感受。“十三五”期间,医院获得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9项。获批国自然139项;获批科研经费1.45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发表SCI论文数1303篇。

  四、协同共进是学科发展的良性态势。携手共进,协同发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人民群众带来就诊实惠,是徐医附院的一贯行动和主张。医院横向联合国内顶级学科开展战略合作,提升自身学(专)科建设水平,“十三五”期间引入四个院士工作团队,开展多项科技前沿合作攻关;纵向推进专科联盟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实现学科区域协同发展,“十三五”期间组建卒中、麻醉、帕金森诊疗等十余个专科联盟,提升基层兄弟医院的专科诊疗水平,惠及更多百姓。

  “十四五”期间,医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上争做示范,在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性医学中心上走在前列,为更大力度推进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守护淮海经济区百姓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中医药发展政策,全力支持推动中医药发展,那么,徐州市中医院在推进我市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吸引外地群众到我市就医的?

  徐州市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马传卫:

  充分发挥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中医院责无旁贷,而中医人才是关键。十三五期间,徐州市紧紧围绕打造高质量中医人才队伍,相继取得了“建成2个国医大师工作站、2个全国名中医传承经验工作室、5个省名中医工作室、新增5个省名中医、56个院名医”的建设成绩,发挥中医人才独特优势,守护百姓全生命周期健康,有力地支持了徐州中医事业发展,在淮海经济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一、建好平台,吸取精华,传承好国医大师治病治学精髓。十三五期间,医院分别建成了国医大师石学敏、李业甫、孙光荣徐州工作站,以《国医大师工作站建设项目任务书》为蓝本,明确工作室中远期建设规划、建设目标、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任务等;国医大师团队定期来院坐诊、教学查房、中医医案评价、临床技术指导;组织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提升整体学术水平;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组建工作室团队5--7人,涵盖专业、信息、管理人员,吸纳硕士、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中医人才,形成梯队化建设。

  二、传承团队在国医大师团队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收集整理国医大师典型医案、影像资料,以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为基础,逐步搭建脾胃、针灸、脑病、肿瘤、肺病等不同学术方向的科研平台,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有力地推动了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在徐淮大地的转化应用。

  三、搭好舞台,惠泽彭城,传播好名中医学术经验经典。十三五期间,医院建有王如侠、孙凤霞全国名中医传承经验工作室2个并在铜山、睢宁、沛县、丰县建立4个基层工作站,建有省名中医工作室5个;省名中医10人、全国及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7人和56名院名医以个人名义或专业团队名义在基层医院建立46个工作室,每周一次实地开展门诊诊疗、住院诊疗、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等,实现了“面对面”的“传、帮、带”,提升了基层中医服务水平,为我市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贡献了力量。

  国医大师工作站、名中医工作室等工作的开展,在总结临床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指导临床运用,著书立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人才培养等方面硕果累累。既提升了当地医院中医学术水平,又推动了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培养了传承人才,真正做到让基层百姓感受中医,体验中医,享受中医,为打造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6问:徐州市儿童医院在建设“淮海经济区儿童医疗中心”过程中,凸显了哪些特色和优势?

  徐州市儿童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杨秋丽:

  十三五期间,徐州市儿童医院以建设“淮海经济区儿童医疗中心”为目标,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医院通过对国家及江苏省儿童医疗中心设置要求的研究,向上对标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疗中心,学习优势技术与先进管理思路,向下辐射基层医院儿科,开展人才培养与分级诊疗,医院自身内涵质量得到提高,区域范围内儿童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一是通过高水平的权威认证。十三五期间,医院经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验收成为“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江苏省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指导中心”和“江苏省儿科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拥有了新生儿外科等十一个省级临床重点专学科。

  二是发展高难度的医疗技术。医院引进并成功开展儿童专科综合介入、神经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心血管疾病介入等介入治疗技术,为疑难疾病诊治提供保障;在鼻内镜、咽喉镜、胸腔镜、消化内镜等内镜手术方面,达到了区域领军水平;完善神经脊柱外科、介入科、烧伤外科等亚专科建设,填补了区域内相应儿童专科诊疗的空白。

  三是组建高质量的共建团队。医院自身依托徐州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一方面增强研究生导师等高水平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开展实验室共享合作,提升科研实力。与国内一流专科开展合作,柔性引进北大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提升诊疗内涵质量。医院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协作医院,由国家中心对我院进行临床诊疗、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院管理方面的全面指导。

  四是创新高效率的协作网络。徐州市儿童医院发挥辐射能力,依托淮海经济区医师联合体协作组、淮海经济区新生儿协作组、淮海经济区儿科危重症协作组三个平台,成立医联体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儿科医师联合体”,已覆盖4省10个地级市35个县区的85家医疗机构,在此平台上高效开展国家级培训班等人才培养工作、上下转诊等分级诊疗协同工作。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间,徐州市及淮海经济区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目前,医院新院建设在即、诊疗水平不断提升、科教研工作不断突破、履行的公共卫生职能不断完善,正在实现由单一临床优势向医教研全面发展的转型。江苏省儿童医疗中心设置申报中,我院已完成了自评,通过了省内儿科专家的同行评议,评估表与报告等资料已递交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待认证。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