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传染频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今天我们迎来了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气里,让我们跟随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中医科主任刘绍龙学习雨水节气的健康科普,顺应天时,守护健康。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18 - 20日。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水。雨水节气不仅标志着春天的深入,更意味着大自然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与循环。在中医理论中,雨水时节人体阳气渐升,肝气也会随着自然的变化而愈发旺盛,需要我们格外关注身体的调养。
春季为一年四季之首,是阳气生发之时,五脏应于肝,也是肝条达之时。若肝气不畅,易导致情绪抑郁、头痛目赤、失眠多梦等问题。雨水时节湿气渐重,肝木易被湿困,出现疲倦、腹胀、食欲不振等“肝郁脾虚”之症,所以,养生方面,都着眼于“生”字,以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发的特点。
起居
1.春捂防寒:虽然气温有所回升,但雨水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春捂”依然很重要。不要过早地减少衣物,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被褥也不宜立刻换薄,可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
2.早睡早起:随着春季变化,白昼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阳气的生发。建议晚上不迟于11点前入睡,早上6 - 7点起床,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古人养生,此时早些起身,披散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悦,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
饮食
春天气候渐暖,人体代谢加强,饮食应注意改善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以满足春季人体代谢增加的需求。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早晨时有露、霜。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五行中肝属木,在味为酸;脾属土,在味为甘。肝主生发,春季肝旺而脾弱,肝木易克脾土,饮食上宜少酸增甘,如柠檬、生山楂、柚子等,可多食南瓜、小米、大枣、荸荠、甘蔗、胡萝卜、枸杞、山药、蜂蜜甘味食品等。以及薏米、茯苓、陈皮等健脾除湿之品。配合新鲜蔬菜(菠菜、茼蒿、荠菜、芹菜等)、水果等。肝喜条达疏泄。春季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如薄荷、香菜、韮菜等;除不宜食酸收之味,也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物,如油炸食品、高度酒等,以免助热生火。
今年我市雨水偏少,春风易燥,如肝阳偏胜人群,可配合百合、银耳、莲藕、荸荠等以滋阴润燥;也可予薄荷、玫瑰花、决明子、菊花等茶饮,疏肝解郁,清肝明目,又有助于春季情绪调整。
养神
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情绪压抑,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有助于肝气的平稳。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和高尚品德。所以春天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等,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
运动
春天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改善新陈代谢,调和气血,增强血液循环。可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慢跑、太极拳、踏青等舒缓运动,避免大汗耗气。重点拉伸肝经(如大腿内侧、胁肋部),疏通经络,也可以改善多数人出现“春困”现象。
足浴保健
雨水季节,忽冷忽热,睡眠不好人群可以睡前泡脚,头凉脚热有助于睡觉;对于阳虚体质,可以选择艾叶、红花、伸筋草、透骨草温阳通络,还有一定改善循环的作用,帮助阳虚人群入睡。对于寒湿体质人群,可以选择花椒、艾叶、桂枝,既可以祛湿温经通络,还可以帮助改善晚上脚凉、关节疼痛的问题。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