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到考试就紧张 专家解析:适当调整 化焦虑为动力

  全程导医网 徐州亲子频道:期末考试季,几家欢乐几家愁,让韩女士发愁的是儿子的表现。韩女士的儿子彤彤正读小学四年级。平时上课挺认真,作业也能很勤快地完成,彤彤是大家眼里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是有一点,一到考试的时候,彤彤就发挥不好了。经过咨询,专家认为彤彤的问题是考试焦虑。

  学习挺努力,就是考试发挥不好

  每一次看到彤彤的考试成绩单,韩女士想发火也发不出来。

  彤彤平时学习挺努力。据老师说,彤彤在学校的时候表现挺好,上课听课也认真,回答问题也积极,作业也完成得挺好。回到家里,彤彤从来都是先把作业完成了,预习了第二天的功课以后,才按照家人的要求,放松地玩一小会。

  彤彤一到考试就出问题。不管是什么考试,无论是期中考试还是期末考试,哪怕是平时的小测验,彤彤都会很紧张。考试前就开始紧张,考试当天出家门,韩女士有好几次都留意到,彤彤手发抖、面色发白。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彤彤每次成绩都不理想。题目不是不会,有时候是题目看错了,有时候是漏了题。彤彤委屈地直哭,韩女士又气又急也很无奈。

  在严厉地批评了孩子几次以后,韩女士发现彤彤的表现更不好了,考试前紧张得更厉害了。不能批评,光鼓励也没有什么用,韩女士没办法了:孩子怎么会对于考试这么敏感呢?这样的紧张情绪怎么缓解呢?

  考试焦虑,原因有“三多”

  徐州市教育心理学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青芝分析说,彤彤的情形属于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之一。这种现象目前在紧张而激烈的中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特别普遍。

  据介绍,焦虑属于负面情绪中的一种,处于考试焦虑状态的学生,通常会有三种表现,一是情绪激动,不由自主地慌张,有时还会手足发冷、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甚至头昏;二是感知障碍,例如视听困难、感受性降低甚至把试题的要求看错等等。三是注意障碍和思维迟钝。即注意力不能集中起来,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随之拿笔的手也不听大脑指挥,频频写错意思或者是写字速度大减,由于学生对解题目标的专注程度较差,无法集中深入思考和判断。

  吴青芝表示,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孩子都像彤彤一样具有“考试焦虑症”的表现,只不过轻重的程度不同,引起大家的关注也不一样。那么,“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吴青芝说,焦虑是对当前或预想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景所产生的一种担忧或恐惧的情绪体验。考试焦虑是由整个考试情景引起的神经紧张状况。学生面临考试时,曾有过的考试失败的经历,对考试后果的担忧,对家庭、他人、社会所产生的压力等等情景,一旦让他们感到无力应付时,便会产生担忧和恐惧,并由担忧和恐惧转化为焦虑。

  据介绍,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过多的自我期待

  有些人将考试看得太重,认为考试就是一切,分数就是一切,那么就会有过高的自我期待。他们在考试前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希望自己十全十美,表现在考试中就是对每次考试都要求比别人考得好,小小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情绪反应。他们会在不自觉中被“不允许失败”的思想占据了头脑,而一旦面临挑战,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

  (二)过多的成败担忧

  有些学生总是在考试之前就一直对并不存在的考试结果忧心忡忡。“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如果这次考砸了,家里会……同学会……”等等一类的想法总是困扰着考生,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衰退。这些夸大了考试重要性的想法和考生自己想象的“严重后果”不仅使其无法好好复习迎考,同时加重了考生对考试的焦虑。

  (三)过多的失败困扰

  很多考试焦虑的学生都像彤彤这样。他们经历了很多考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过在大考中失败的经历。这些失败的阴影,特别是面对失败时的一些负性情绪(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严厉的自责、痛苦的体验等)便在大脑中保存下来了。当面对新的考试时,当前的考试情景便会引发记忆中相关的失败体验,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它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从而使人无法从容应考。

  正确的认知和心理暗示可降低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把双刃剑,只要心理调整得好反而可以化焦虑为动力”,吴青芝表示,告别考试焦虑,首先要从认知上努力。正确的认识能降低一半的焦虑,要让考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眼前一场看上去很重要的考试,不过是人生中一次很普通的小测试。不要把考试的成败看得太重。

  如何消除考试焦虑?考生还可以运用“心理暗示法”,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我平时学习得很扎实,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这次考试一定能比以前考得好”……通过这种暗示的方法来缓解焦虑症状,消除大脑中的错误信息,不要被一两次考试失败和一两科考试失误所吓倒,不要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不行,而丧失信心。

  针对考试焦虑的考生,心理专家还给出了这些建议:1、在睡前听较舒缓的音乐。2、家长不在家里过度提及考试、复习等字眼。3、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向朋友或者家人倾诉学习压力。4、如果有专业人士跟孩子定期沟通可以让孩子更快开心起来。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