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隔夜菜中毒频繁!徐州市肿瘤医院专家提醒:这些食物易变“毒源”!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诊信息: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科近期收治一例典型夏季食物中毒病例。患者为32岁男性,因食用隔夜凉拌木耳后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发热就诊。赵义医生接诊发现,患者症状符合急性胃肠炎表现,结合夏季高温环境下细菌滋生特点,高度怀疑食物中毒。经粪便培养检测,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赵义团队立即给予补液、抗生素治疗,患者症状迅速缓解,3日后康复出院。赵义提醒,夏季剩菜需及时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避免生熟交叉污染,以防类似事件发生。

图片

  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为细菌、病毒和毒素滋生提供了条件,食物中毒风险显著增加。如何防范食物中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食材采购与运输环节

  1. 选择正规渠道

  • 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散装食品(如路边摊自制熟食、散装凉拌菜)。

  • 优先选择超市、农贸市场等有冷藏设施的摊位,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整、生产日期是否清晰。

  2. 缩短运输时间

  • 采购生鲜食材后,1小时内放入冰箱冷藏。

  • 夏季外出购物建议携带便携冷藏包(如冰袋+保温袋),尤其针对肉类、海鲜、乳制品等。

  3. 警惕“视觉陷阱”

  • 避免购买颜色异常鲜艳的腌制食品(可能含非法添加剂)。

  • 谨慎选择表面黏滑、有异味的肉类(细菌繁殖特征)。

图片

  家庭厨房卫生管理

  1. 定期清洁消毒

  • 每周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稀释比例1:100)擦拭冰箱、砧板、刀具。

  • 夏季建议每2天更换一次洗碗布、抹布,避免细菌滋生。

  2. 防止交叉污染

  • 生熟砧板分色管理(如红色用于生肉,绿色用于蔬菜)。

  • 处理生肉后需用肥皂+流动水洗手20秒,再接触其他食材。

  3. 控制厨房温度

  • 烹饪时关闭厨房门窗,减少高温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 熟食需在2小时内冷却至室温后冷藏,避免长时间室温放置。

  高风险食物专项防范

  1. 豆类与发芽食物

  • 绿豆、红豆等浸泡后需冷藏,避免室温下发芽(可能产生毒素)。

  • 发芽土豆需彻底挖除芽眼及周围绿色部分,并充分加热。

  2. 自制发酵食品

  • 泡菜、酸豆角等需严格密封,观察发酵状态(避免异味、霉斑)。

  • 避免自制肉毒杆菌风险高的食物(如家庭罐头、火腿)。

  3. 夏季特色饮品

  • 自制冰饮需用煮沸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用自来水。

  • 奶茶、果汁等开封后需冷藏,2小时内饮用完毕。

  食物中毒早期识别

  • “3小时原则”:若进食后3小时内出现呕吐、腹泻,需高度怀疑细菌性食物中毒。

  • “24小时原则”: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便、高热,需立即就医。

  夏季食物中毒高发案例警示

图片

  夏季食物中毒防范需贯穿采购、储存、加工、就餐全流程,重点控制温度(冷藏、加热)、时间(2小时原则)、交叉污染(生熟分开)。通过科学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如出现疑似中毒症状,需立即就医并保留食物样本,以便精准诊断和治疗。

  中毒职业病科始建于1978年,是徐州市优势学科、徐州市重点专科、徐州市中毒控制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网络医院,同时也是徐州市卫健委指定的急性化学中毒及急性放射事故定点救治医院,是迄今为止我市乃至淮海经济区唯一一个从事各类中毒事故的预防、普及、科研和急救的有建制的专业科室。

  科室设立了全市唯一的毒物检验室,负责全市有关样品的毒物分析,拥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氟离子电极、全自动染色体分析系统等仪器,开展了大量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除进行院内抢救治疗外,中毒科还担负着淮海经济区的会诊抢救任务;参与解决数次大型中毒事件分析、明确诊断及救治工作;协助公安部门对疑难中毒案件的侦破工作,举办淮海经济区急性中毒抢救学习培训;并在各种刊物、电视电台宣讲防治中毒常识,为提高全社会急慢性中毒防治水平作出贡献。

图片
图片
图片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