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整体调节是性保健的关键

  中医学有丰富的内涵,其理论体系借助大自然的基本属性,按照自然界物质的运行规律去解释人体和规范、管理人体,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如按照自然界阴阳的平衡和消长,去调整人体的内外平衡,使人和自然,精神和躯体达到一定的平衡和统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按照自然界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的运动和属性,发展成为五行学说,揭示了事物运动中的相生、相克规律,从而成为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医学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中医学把人体看作是一个模糊的整体,而在这个整体中,各个器官均受到气血和津液的营养从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气血运行的通道即为经络。中医学把内脏按照其生理功能分为脏和腑,脏如心、肝、脾、肺、肾等,为实质性器官,具有藏而不泄的作用,是人体的核心。腑如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为空腔性器官,具有传输、运化的作用。五脏和六腑具有相互对应、相互影响的关系。每一个器官均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等。而在性功能的正常发挥上,五脏中肾的生理功能起到主导的地位。因为中医学认为,肾主水、主精、主生殖,开窍于前后二阴

    中国人经常把性功能不足称为“肾虚”,把具有提高和改善性能力的药物称为“补肾药”,可见中医理论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特别强调的是,中医学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每一个脏器的功能正常发挥有赖于人体整体的和谐和平衡。如肾的功能正常发挥是保持性功能正常的必要条件,即肾气足则性力强,膀胱气化有力。但保持肾气足,是依赖整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发挥,因为,首先肾脏需要人体气血的营养,气血充盈则脏俯气化有源。而气的生成和运动与肺脏、脾脏、心脏关系最为密切,血的生成和储运与心脏、肝脏、脾脏关系密切相连。中医学常有“肝肾不足”、“心肾不交”、“脾肾两虚”、“肺肾气虚”等等不同的l临床上常用的症候。

    因此,中医在治疗一些性功能障碍的疾病,虽着眼在肾,但或着手在心,或着手在肝,或着手在脾。有从肾虚人手,有从血瘀人手,有从心血人手,有从肺气人手,但其目的是调整气血阴阳,达到和谐统一,从而突出了整体观念的辨证论治思想。此外,中医学认为性不但是繁衍子嗣的活动,而且是养生保健、维持气血运动的重要活动。对于疾病的治疗上,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多靶点调节,使人体达到平衡。因而治疗的结果自然有区别于西药治疗,除安全可靠外,中医治疗强调“治病必求其本”,从而效果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