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关节痛+皮疹,又是这种蚊子“闯的祸”……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科普:2025年7月15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发出“情况通报”,该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478例。

图片

  问题来了,“基孔肯雅热”又是什么传染病?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最早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当地部落的人感染后关节剧痛,身体疼通致弯曲,“基孔肯雅”在当地土语里就是“弯曲”的意思。

  基孔肯雅病毒搭着贸易和旅游的“顺风车”,从非洲一路传播至东南亚、美洲,国内的云南、广东等地也出现过输入病例。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2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会出现明显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常伴有寒战;同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关节疼痛,多累及手、足、膝等关节,严重时可影响活动,这种关节疼痛往往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甚至会持续数周或数月,更有甚者留下长期的关节疼痛等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基孔肯雅热如何进行传播呢?

  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罪魁祸首就是通过我们身边常见的蚊子--伊蚊,老百姓俗称“花蚊子”。

  小区花盘托盘里的积水、空调外机滴的水洼、废旧轮胎,这些都是伊蚊的“育儿室”。

  当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后,病毒会在蚊体内繁殖,随后带毒的伊蚊再叮咬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对方,从而导致新的感染病例出现。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基孔肯雅热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不会导致感染。

  “2+3”预防措施 


        “2个”注意事项

  近期计划出境游人员

  出行前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出境前健康体检,及时查看旅游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学习相关预防知识,做好防蚊、灭蚊的防护准备。

  归国和即将回国人员

  基孔肯雅热潜伏期为1~12天,归国人员在入境后12天内需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近12天境外旅居史。

  入境前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主动进行健康申报并告知海关检疫工作人员近期旅行史及在当地有无蚊虫叮咬史,配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隔离治疗。

  “3个”预防小妙招,清积水灭蚊虫

  蚊子幼虫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坛、罐、树洞、竹洞等小型积水容器中,消除蚊虫孳生地首要任务是“清积水”,从根源上“灭蚊虫”。

  建议定时“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水生植物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图片

  谨记防蚊要点

  卧室纱门、纱窗、蚊帐必须装;

  蚊香、灭蚊拍、趋避剂适时备;

  家庭灭蚊杀虫、卫生死角要处理;

  出门长衣长裤,做好个人防护;

  户外树荫、草丛等地方少逗留。

图片

  有症状需就医

  目前,还没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基孔肯雅热,主要是对症处理,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图片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