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 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食用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我国古籍《春秋繁露o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时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从秋分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不仅使气温变化剧烈,而且使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秋燥临床症状是不同的,需请医生对症治疗。

  市中医院养生专家介绍,秋燥症是由于体弱,身体的保温与散热机能不能很好地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类似于病态的一种生理反应。要防止此症,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适应气候变化。秋季锻炼身体,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如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不注意防护和饮食、生活规律,就会引发相关疾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还要注意讲究心理卫生,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秋天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敬请大家多加注意。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根据各人体质可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各地许多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

  徐州中医咨询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