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离不开:停药、抗炎、排毒、保肝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院/中医专家访谈在乙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或在门诊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病情加重,出现厌油、纳差、腹胀、黄疸、GPT升高大。多数医生都会认为这是病情加重了。其实这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而大多数人认为药物性肝损只存在于西药,其实不然,中药也会产生肝损。

  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医师王胜英专门就“药物性肝损害防治”的问题为大家做了一场的科普讲座,旨在提醒并纠正大众对药物性肝损的误解,让更多人走出误区,规范用药服药,最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性肝损多存在于老年人群

  王主任介绍,在全球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的总发生率为10%~15%,暴发性肝衰竭5%。有调查显示,在美国老年人黄疸中,20%是由药物引起,暴发性肝衰竭者中,25%由于药物所致,特别是扑热息痛过量,其病死率达50%以上;在法国药物性肝病占肝炎患者的10%,其中40%肝损伤患者年龄超过50岁。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老年人是最大的受害者。

  此外,王主任还表示近年来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20%以上肿瘤病人存在药物肝损伤。“对2000-2005年因药物性肝损而住院的27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肝损药物的中药占首位(26.1%),其次为抗肿瘤药物(17%)。”王主任说,肝损的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尿黄、恶心和右上腹不适等症状。有88%病患治愈好转,死亡率为5.1%。

  手术麻醉也可引起药物性肝损

  王主任指出,几乎所有的麻醉药都经肝脏代谢,可引起药物性肝损。麻醉和手术可引起内脏血流动力变化,导致肝细胞受损。肝脏、胆囊、胃部等腹腔手术易引起肝功能损害。

  除此之外,药物及代谢产物对肝有损害作用的药物毒性肝损伤是可预测的。而与免疫机制有关的肝损伤是不可预测的,一些药物性肝损伤,仅发生在少数的人中,可能与机体特异性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损害较弥漫,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和嗜酸细胞增高等全身过敏症状。

  药物性肝病会引起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细胞内微脂滴沉积、急(慢)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增生、肝硬化等不良后果。王主任建议,患者应合理服药,听从医嘱,若有不适,及时就诊治疗,缓解后期治疗带来的痛苦及经济压力。

  预防保肝减少肝损伤发生率

  王主任特此列举了几条预防药物性肝病的耳朵方法,大家不妨亲身试试,为了自己的健康,长期坚持最宜:

  1.在治疗各种疾病的用药过程中,特别是患者原有肝病或患有累及肝脏的其他疾病时,必须熟悉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毒副反应;

  2.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禁止滥用、多用、长期和大量用药;

  3.对有可能肝损害的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以便及时发现亚临床肝损害,特别是年长、营养不良,酗酒者尤要警惕;

  4.凡有药物性肝损害病史者,须避免再给与相同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5.有下列情况之一应果断停药:ALT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BIL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ALP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

  治疗肝损离不开:停药、抗炎、排毒、保肝

  王主任强调,肝损危害很大,立即停止使用导致药物性肝病或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是治疗药物性肝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如果患者因某种疾病而不能停用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时,应减少剂量或改变用法,同时给予适当的保肝药。同时,促进体内药物的清除包括:清除胃肠残留的药物和药物在体内的排泄。

  大多数于1-3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但若延误治疗,病死率可高达10%左右。市中医院统计的结果显示本院88%治愈好转,死亡率为5.1%。“是药三分毒”,一旦患上肝损,既不要消极对待,也不要放弃治疗,病人要卧床休息、摄入足量热卡和蛋白质,维持水电平衡,并且补充多种维生素。若及时诊断,及时停药,预后多数都良好。

  专家介绍:王胜英,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脾胃病专业副主任委员,本着中医为基础,西医为指导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宗旨。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消化内科专业及胃肠镜检查治疗工作。胃肠镜检查治疗操作娴熟,擅长消化道疾病的中西医治疗如: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急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诊治,

  专业擅长:尤对肝胆疾病如急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胆石症等颇有心得。

  门诊时间:周一、三、五全天。

  徐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