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心内科王忠良谈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治疗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根据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温病”以及由“温病”引起的心悸、怔忡、胸痹等病证的范畴,今天的健康讲堂有请的是徐州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忠良教授来带领大家认识一下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原因及症状

  1、温热毒邪由鼻咽或卫表而入,肺卫不宣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咽痛咳嗽等症;2、热毒不解逆传心包而见胸闷、心痛;热毒犯心,损伤心气,烧灼心阴而致心气虚弱,心阴不足,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脉律不整;若病久不愈,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尿少水肿、心悸喘促等症。3、饮食不洁,湿毒之邪由口而入,蕴结肠胃,表现为发热、腹痛、泄泻、恶心呕吐、疲倦乏力等症;湿毒之邪上犯于心,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心痛,脉律不整。总之本病病位在心,与肺、脾、肾有关,正气不足,邪毒侵心是发病的关键,正虚为本,热毒、湿毒、痰浊、瘀血为标,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患。

  中医诊断和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1、清热解毒要及时、彻底

  急性期治疗不应以肺卫表证或湿热证的消除而过早弃用解毒祛邪或清热利湿之品,应注意诊察有无余邪稽留,彻底清除隐患,余邪稽留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如迁延不愈,转为慢性过程,或反复感冒而感染病毒,毒热之邪郁伏在体内不能透达,扰乱心律造成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一部分患者还伴有长时期的低热。有研究证实,在慢性期心肌炎患者心肌中仍可检测到病毒RNA,说明仍有病毒的持续感染和复制;即使病毒已不存在,但由于免疫变态反应的存在,也可使内热产生,形成持续性的心肌损害,这种持续性的免疫变态反应,也可以看作是毒热郁伏

  诊察方法:一是察咽喉,二是观舌质,三是注意心肌酶的变化

  2、活血化瘀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热毒之邪既伤心体又伤心用,使心气不足,鼓动血行无力,血流不畅而形成瘀血。瘀血既成,阻滞脉络,进一步使气血窒塞不畅,加重病情,即所谓虚可致瘀,瘀亦可夹虚,所以瘀血在急性期、慢性期和后遗症期均可见到,但以中后期为显著。

  3、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勿忘安神定悸

  现代研究证实,此类药物具有改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和镇静安神的作用,故解除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状。另外,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一种的“动”,“动之者镇之以静”,故介壳金石类之重镇潜降之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可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但在临床上一定要辨证选用,不可堆砌药物。

  4、吸取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除了依据传统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外,还应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来选方用药,如对病毒有直接作用的药物有黄芪、苦参、二花、大黄、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黄芩、虎杖、穿心莲、射干、柴胡、茵陈等;对柯萨奇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有苦参、黄芪;对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的有虎杖、射干、贯众、淫羊霍等;有诱生干扰素的药物及食物有人参、黄芪、灵芝、茯苓、猪苓、白术、冬虫夏草、金银花、香菇、丝瓜等;有抗心律失常、抗早搏作用的药物有苦参、黄连、郁金、寄生、莲子心、甘松、生薏仁等

  徐州中医院心内科王忠良主任介绍,目前中医对本病的发病及其病机转化过程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亏虚,邪毒犯心,心神失养是其重要病理机转。急性期多因感受外邪引起,治疗当以祛邪为主;恢复期邪气始退,正气已伤,治疗以扶正为主,兼祛余邪;慢性期邪毒伤正,临床常见气阴两虚,并有络脉运行受阻,治疗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