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医院肛肠一科许向彤:古今论痔

  痔在中国古代是作为肛肠疾病的总称,与峙同义,《医学纲目》说:“如大泽之中有小山突出为峙;在人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独生于肛边”。但目前痔多是指发生于肛门局部痔核

  《黄帝内经》中,指出了诱发痔核的原因,如说:“因而绝食,筋脉横解,肠辟为痔”。《庄子.御寇篇》载有:“秦王有病如医,破痛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这是中医治疗痔核的最早文献。

  汉代《神农本草经》对后阳病(即肛门病)的中药治疗作出了贡献,该书记载的365种中药中,有几十味治疗后阳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用土瓜根或大猪胆汗和少许醋灌肠道中以通便,发明了灌肠术。《金匮要略》中载有痔核的内治法的理论依据。他还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痔等肛肠病,确立了辩证施治,立方用药的原则。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我国最早使用结扎疗法治疗痔核的记载。

  晋代名著《针灸甲乙经》中,首次介绍了针灸治疗痔核。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不仅总结了隋代以前对痔的认识,还提出了痔的分类,各有症候,为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唐代孙思邈提出“久泻久痢”是引起痔核的因  ,同时还强调早期治疗,成为脏器疗法的创始人,发明了脏连刃。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按痔核所在部位不同,将痔分为内痔与外痔,至今沿用,他还创用了局部熨法。

  宋代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首创了枯钉疗法。《魏氏家藏方》进一步详载了枯痔疗法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可见枯痔法始于宋代。

  金元时代,金元四大医家又相继创用了一些治疗痔核的疗法。刘  提出“三焦当此火断”之痔瘘论;张从政提出了治湿和通利肠胃治疗痔核;李东垣主张泻火、和血、润燥、疏风、止痛的原则,治疗肛肠病;朱丹溪则认为“痔疮专以凉血为主”。极大丰富了痔核的内治法。

  明清时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更加丰富了对痔核病因、病机的认识,他还应用“三品一条枪”(枯痔钉类药物)治疗痔核。《外科大成》对“锁肛痔”、“钩肠痔”的临床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直肠癌及肛裂极为相似。

  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祖国医学的基础上,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引下,发展了一些传统治疗方法,把对痔核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中对外痔切除、内痔结扎的手术方法已成为痔核治疗的最基本疗法。同时,中药的熏洗剂、膏剂及栓剂成为最基本的保守用药。

  总之,中医在治疗肛肠病,尤其是痔的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

  咨询电话,85707122,839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