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代购药品,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些老人因为腿脚不便无法去医院,有的重病患者自己不能去医院看病,有些人怕看病劳神费力,这些用药者往往不能亲自去买药,而需要请亲属或熟人帮忙代购药品。这样做确有其方便之处,却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听错  现在药品品种繁多,很多药品药名相近,如果不注意,往往会搞错。例如氯丙嗪(抗精神病药)和异丙嗪(抗组胺药)、消心痛(防治心绞痛)与消炎痛(抗炎镇痛药)、优降宁(降血压药)与优降糖(降糖药)、利血平(降血压药)与利血生(促白细胞增生药)、罗红霉素(抗生素)与柔红霉素(抗癌药)等。

  ●选错  如果患者仅凭经验,不经过医生的专业诊断,也得不到药师的指导,就无法保证所购药品是否对症。如常见的消化不良,有些人认为是胃病,会选择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这些药物对于泛酸、烧心有效,但对于胃酸分泌不足所致的消化不良是无效的,甚至会加重症状。

  ●重复  同一种药可能有多个厂家生产,因而就有多种商品名,而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的生物利用度等参数有别,疗效则有异,代购药者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些信息,可能重复购药。特别是仅向药店销售人员讲症状而被导购,再去不同药店购药,就可能购买了针对同一症状的不同商品名的同一药物,一起使用,剂量叠加放大,就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甚至中毒。

  ●遗漏  代购者听到药师或药品销售人员讲解了用药注意事项,在给患者转述时可能加上自己的理解、观点,并遗漏信息。比如,患者需要使用青霉素类口服制剂,请人代为去药店凭处方购买时,执业药师告诉要做皮肤过敏试验,而代购者忘记给患者交代,患者只是想着口服青霉素比注射剂安全,不会出问题,没有得到特别警示,往往会发生休克,甚至致命。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