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骨科:颈椎病132例康复治疗分析

颈椎病是多发病、常见病,亦是职业病,随年龄增高,发病率愈高。本文就其好发部位, 群发病情况及康复治疗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例中,男102例,女30例,年龄41~84岁,平均61岁。干部(包括知识分子)84例,工 38例,农民及城镇市民10例。

1.2 临床资料  以症状分:头晕22例,颈痛56例,臂痛56例,肩痛45例,手麻42例,下肢及四肢无力14例。症状在左侧56例,右侧42例,双侧34例。按临床分型:神经根型63例,椎动脉型22例,脊髓型14例,交感神经型2例,混合型31例。

1.3 影像改变  132例均作过颈椎平片,35例行脊髓腔造影+颈椎CT扫描,16例作MRI,异常率达100%。椎体后增生62例,前缘及侧缘增生70例(含前后缘均有增生者),生理弯曲消失、变直58例,椎间隙变窄109例,椎体前脱36例,椎间孔变形变窄116例,韧带钙化39例,颈椎上段病变3例,中段30例,下段99例。

1.4 方法

  1.4.1 颈椎牵引 坐位,头前倾15°~20°,重量8~10kg,每次牵引30min,每日一次。

  1.4.2 颈部按摩 用擦、推、揉、按、叩等手法治疗

  1.4.3 理疗红 外线、超短波治疗,每日一次。

2 结果

2.1 治疗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X线片示颈椎生理弯曲恢复,颈椎前脱消失;有效:症状减轻,X线片示治疗前后比较无改变;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X线片示治疗前后无变化。

2.2 疗效  显效0,有效106例,占80.2%;无效26例,占19.8%。

3 讨论

3.1 颈椎病的好发部位  颈椎病多发生在颈椎下段,因为颈椎下段活动频繁,且活动度较大,受损机会较多,C 7 由于横突较大且有较多的肌肉保护,稳定性大,故不易受损,而多见于C 5 与C 6 [1] 易受损;椎管自上而下逐渐缩小,如C 1 前后径为22.9mm,C 6 则为17.5mm。但颈脊髓与之相反,下段因有颈膨大而增粗,故易出现脊髓受压;椎间孔也是自上而下逐渐缩小,但下段臂丛神经根(C 5 ~T 2 )一般较颈上段颈丛神经粗大,故易受损;C 5 、C 6 横突孔距椎体近,椎体有骨赘形成时,易在C 5 或C 6 处压迫椎动脉等组织;下颈段脊髓血运不良;颈上段脊神经根几乎是平行的离开脊髓,受损机会少,而颈下段的脊神经根在椎管内向下斜行,受累机会较多;而骨赘多发生在椎体后缘 [2] ,推测与低头有关,低头时后纵韧带拉长,髓核向后移,椎间隙后缘加宽。这些为椎间盘向后脱出及后缘骨赘形成创造了条件。 多用右手劳动,颈椎病变则多发生于左侧。

3.2 颈椎病的好发  本研究资料显示132例患者中干部84例,占63.7%。表明干部是颈椎病的好发 群。其原因在于:与工 、农民相比,他们伏案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些,长时间采用低头坐位,特别是不良坐姿容易引起颈椎病的发生。

3.3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颈椎病是一慢性发展的疾病,为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宜早期治疗,一般来说,病程短者较病程长者疗效佳,治疗上应采用包括牵引、推拿、自我锻炼、局部理疗、针灸等综合康复治疗。牵引可以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颈椎垂直轴线上的压力,加大椎间隙。但牵引疗法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持续牵引比间歇牵引效果为佳,重物经滑轮牵引比体重悬吊式牵引更为合理妥当;重量宜从轻到重,从2kg逐渐增至5kg,颅骨牵引或可增至6kg,即体重的1/12~1/10;牵引时头颈位置很重要,颈髓前方受压如脊髓型颈椎病者选偏伸位,颈椎管狭窄取偏屈位,而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采用中立位。推拿疗法能够解除神经根压迫,松解组织粘连,消除水肿而达到治疗目的。在颈部推拿时宜小心,限于轻症者进行,慎防大手法施于椎节不稳者发生意外,按摩四肢及颈部诸肌群对改善症状有帮助。自我锻炼:每日进行坐位下颈部前屈后缩、侧屈及旋转,卧位下颈部后缩、后屈,每日进行上述练习2~3次,每次10min,注意上述运动均应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局部理疗:有超短波、微波、电脑中频、离子导入、频谱等,利用电热作用增进局部血循环,达到解痉、消炎、镇痛之目的。针炙可肌松,延缓肌萎缩。

3.4 卫生宣教  对颈椎病患者的宣传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颈椎病患者应注意自我保健,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卧姿,同一种姿势下的工作时间不宜超过30min,夜间睡眠时枕头不宜太高或太低,宜与肩同高,颈肩部避免受凉,避免快速转动颈部的动作。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
编辑精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