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专家杨青松:从慢性乙肝到肝硬化有“状”可寻吗?

  全程导医网 徐州传染频道徐州市传染病院肝病专家杨青松介绍,肝脏是一个“沉默”型的内脏,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全无症状而发展为肝硬化,自我感觉也并不经常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致。即使已发展为失代偿的慢性肝病, 也不一定有急性发作的历史。

  许多肝癌患者在没有诊断前并不知道自己有肝病,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到肝炎至少要一二十年,从肝炎发展到肝硬化一般要五到十年,从肝硬化发展到肝癌又要许多年,这几十年中很可能没有多少症状,慢性肝病却在不断进展。这主要是因为慢性肝炎往往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往往会自我感觉良好,不去检查很难发现,一直到非常严重的阶段才出现症状,才能被发现,而这时往往已经到了疾病的晚期。因此,我们常说当前许多严重的肝病都是只凭自我感觉而被耽误的。

  肝硬化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过程?

  由慢性乙型肝炎到活动性肝硬化,有一个由轻到重的进展过程,肝细胞功能逐渐降低。真正的肝功能是指肝细胞的代谢功能,而转氨酶只是肝细胞炎症的标志,并不是肝细胞的功能,因为错用时间久了,很难改,也就不改了。

  肝硬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代偿期,肝功能能量代谢可以负担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第二个阶段就是失代偿期,也就是说肝功能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的需要。

  轻度代偿性肝硬化常常不自觉,去医院看病也可能会被漏诊;严重一点的可能有一些模糊的症状,包括容易疲乏、腹部不适或右上腹部发闷、肝功能试验异常,B超发现脾大。再重一点,症状可能会稍多一些,如肝功能试验血清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出现肝掌、蜘蛛痣,B超显示肝表面不平、门静脉和脾静脉增宽等。

  再向重度发展,就到了失代偿性肝硬化,这时候就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出血和白蛋白降低等症状。失代偿是长期病毒复制和炎症活动的结果,是晚期的活动性肝硬化。肝硬化的继续进展取决于病毒的复制水平(以血清HBV DNA定量表示)和病变的活动性(以血清转氨酶、转肽酶和黄疸来表现)。

  人体腹内各种内脏(胃肠、胰、胆、脾等)的静脉血流会集中到一条叫门静脉的血管,流到肝脏,经过精细的代谢处理才流回心脏。发生肝硬化后,门静脉的血流受到肝纤维化的阻力,门静脉血压增高,叫做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越严重,门静脉内的压力也越高,就会发生严重的合并症: 一种是食管静脉曲张,曲张严重了就可能破裂出血,如果大量出血,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另一种是脾脏因淤血肿大而功能亢进。脾脏是个小血库,正常时清除一些衰老的血细胞,但脾功能亢进时会把一些尚未衰老的血细胞也破坏掉,血液内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就会比较明显。血小板太少体内会到处出血;白细胞太少了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感染。有了门静脉高压合并症,说明肝硬化病情不轻,但肝功能还能代偿,就不能称为失代偿性肝硬化。

  有症状的病情一定在发展吗?

  与前面所说的情况恰恰相反,也有另一种情况: 有些人原来没有感觉,一旦查出“大三阳”就觉得肝区隐隐作痛;有些人自觉疲乏、食欲不振、肝区不适,为此忧心忡忡,辗转反侧难眠,但肝功能试验正常,所有检查也都没有异常。这些朋友大多常跑医院,亲人中有因肝病故去。

  人类的大脑高度发达,接受某些暗示可能会出现某些“症状”,而这些“症状”可能只是因对疾病过度担忧或心理暗示所导致。因此,我们既不要轻易否定存在的症状,也不要盲目担忧,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检查和定期随访,如果经过许多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还是应该相信这些检查结果。

  症状与病情并不一定相关,怎样来确定病情呢?

  有症状的病情未必在发展,没有症状的病情未必没有发展。既要重视症状,又不能不做分析。那么,怎么办呢?应该去咨询医生,做必要的检查。一方面,慢性乙型肝炎多数不是有症状而自己发现的,常常是在例行的体检时被查出来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有乙肝病毒感染,肝功能不正常了,表示病情在活动。以后要定期检查,才能评估病情的发展。

  另一方面,乙肝病毒感染而有症状,主要因为炎症活动,所以最重要的是检查肝功能。间隔一两个月重复检查一次肝功能,如果都正常,表明只是病毒携带,当前还是健康的,只要定期复查,应该没有大问题。

  徐州传染病咨询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