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霍勇:《中国胸痛中心体系建设的意义和未来》

   

 

  霍勇:为什么是胸痛中心?首先我们看像心肌梗死这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的疾病,在过去的30年由于技术的进步,各种药物器械,使死亡率大幅度的降低,30%-40%降到3%-4%的死亡率。但是我们要问,技术真正改变了么?但是实际上答案相反,无论是冠心病的总体死亡率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在上升,尤其是在农村,在2013年以后超过了城市,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我们说预防不够?显而易见,但是PEACE研究,涉及了126家医院,结果告诉我们院内的死亡率,在过去10年没有改变,显然光用技术不可能改变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急救转运体系和这些患者从症状发作到整个救治的时间,时间的缩短更加有意义,所以说胸痛中心的体系建设是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把技术植入体系的体制再造。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在十几年前开始起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在技术引进,但是最近的5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们很多医院主动牵头和示范作用下,已经建立了中国胸痛中心的标准,结合欧美国家的经验,从组织体系、救治能源、院前宣教,尤其是过去三年建立了一整套的认证,培训和示范体系,全国有181家医院通过了胸痛中心的认证,但是远远不够。在这其中江苏是走到了全国的前面,天津是第一,江苏是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加速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更大,中国需要远远超过美国的1000家的胸痛中心。我们去年在苏州成立了胸痛中心总部,现在接近2000家医院注册成为胸痛中心的认证单位,未来有5000家单位的培训进入建设体系,1500家医院进入现场核查,能够通过胸痛中心的认证。那系统化的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非常重要,省级胸痛中心联盟的建设,在国家卫计委文件的推动下都发动了胸痛中心的建设,江苏省非常重视这个工作,江苏省卫计委在2个月以前发布了江苏省胸痛中心的建设的文件,其中苏州市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救治中心为抓手有三个协同的机制。

  

 

  通过国家卫计委的统计,2016年改善医疗服务的10大亮点中间,胸痛中心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所以说省级胸痛中心从县级到市级,到省级胸痛中心的建设,形成各个环节不断地持续改进推动的作用,所以说胸痛中心显然成为我们优化模式、提高治疗效率、尤其是提高急救效率非常重要的点。

  最后胸痛中心建设和我们国家整体的医疗体系的改革非常有关系,以胸痛中心建设为抓手,完善我们国家医疗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从胸痛中心的模式来讲,考虑到心血管疾病当中,包括房颤中心心衰中心等等,不仅把疾病管一起,更重要的是把病人的管理从院内到院后,全程的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多种中心以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为最终的目标,建立中国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培训,考核和认证,持续地提高医疗质量,这其中和我们强调的医联体的建设,和专科医疗联盟的建设,这个是我们国家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非常重要的形式。同时我们在胸痛中心建设当中,推出了上下联动,从省一级的医院到市级县级医院,互相协同,这个其中我们从心血管领域里面打造三张网,在胸痛中心建设的一张网中间,我们要远程教育和穿戴设备,更好地把我们所谓的培训和信息化整合医疗的体系,我们现在已经有200家的中心医院和2000家基层医院,建立中国心血管远程教育学院。在胸痛中心体系当中,把培训、医疗教育联系在一起,同时我们把胸痛中心的体系建设进一步地往前延伸,不仅仅是胸痛中心本身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胸痛中心作为体制上的抓手和切入点,我们运用远程的监测设备、心电、血压、血脂等等,可以建立省级平台到区域联合一起的,实现了急救,院前院后患者各方面信息的互通或者是联动。

  

 

  这些对医疗体系建设,尤其是医联体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慢病筛查,资源下沉分级诊疗,显然不是说我们想做就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是通过在实实在在的内涵的建设中,通过胸痛中心作为主要的抓手,整体地推动我们国家医疗体系的优化和进一步的完善,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志红:谢谢,刚刚霍勇教授的介绍,还是请台上的嘉宾对这个话题给予一些建议和点评。

  



健康江苏论坛分享:院士王学浩《肝脏移植与移植免疫耐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