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妹子文眉变成“关公”维权难 整形前要一查二看三保留

  全程导医网 健康焦点:最近,一个成都妹子因为文眉“火”遍朋友圈。去年7月,成都龙泉的小陈在一家美容店文眉,“花了1900元做了个最好的”。文完眉后,小陈被吓了一跳,自己的眉头棱角形如刀切,颜色也非常深。小陈将文眉效果展示在网络上,网友们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这是关公的眉毛吗…‘好像蜡笔小新”“这眉毛毁得不是一点”。

  小陈找到美容院索赔,美容院老板坚决不答应退费,并表示“不觉得眉毛文得有问题”。因为双方事先并未对文眉效果进行约定,小陈讨要说法就显得困难重重。大家在惊愕其“关公眉”的同时,也吐槽某些美容院的手艺。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美容院的各种护理、微整形项目层出不穷,受到众多爱美女士的青睐,然而,大家在追求美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背后隐藏的风险。

  美容行业纠纷增多,维权有难度

  记者采访发现,最近几年,美容项目罩已突破原有的基础保养护理,而频频引进“微整形”等各种高大上的概念,吸引了众多女性消费者。然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市面上很多小美容所都存在违规操作行为。

  事实上,美容行业的消费纠纷近年来越来越多。据圆点律师事务所王勋律师介绍,随着美容市场的活跃,爱美人士需求的广泛,有关美容纠纷的咨询比以往多了不少,但真正形成诉讼的案子却相对较少。

  首先,消费者在接受美容服务时未与商家签订美容合同,就美容效果进行约定,那么事后就很难以“违约”索赔;其次,在评价服务效果时,主要以是否造成现实性损害为前提,比如功能障碍,感染损伤等,不好从审美的角度去评判;第三,一些消费者在接受美容项目时,缺乏存证意识,病历、缴费记录、手术记录等相关票据一概没有,这就更加增添了维权难度。

  王勋律师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建议以调解为主,因为即便走司法程序,也难对消费者止损特别有利。去年,经他调解的美容纠纷有六七例。

  美容院开展微整形多属违规操作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基本概念。在卫生机构,美容有着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种定义。

  所谓生活美容,是指一般性的护理、保养,修饰性的美容,没有创伤性和侵入性,需要设置消毒环节;而医疗美容,是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要求必须灭菌。微整形就属于医疗美容。

  徐州市卫生监督所监督四处夏静处长指出,要开展医疗美容项目,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医疗美容临床工作的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按照这一要求,我市只有三家专业美容整形机构和大医院里的美容整形科符合要求,而大多数的美容院只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批准开展的只有生活美容项目,若私自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就属无证行医。

  哪些项目属于医疗美容?卫监人员介绍说,归结起来主要有美白嫩肤、除皱、五官微整形三大类。

  美白嫩肤,指的是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的注射以及光子嫩肤,当下时兴的美白针、水光针、光子脱毛均在此列。

  除皱方面,包括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和肉毒素的注射以及电波拉皮。

  至于五官微整形,最常见的项目是双眼皮术、隆鼻、瘦脸。双眼皮可以通过埋线的方式实现,隆鼻可以通过注射胶原蛋白的方式实现,瘦脸可以通过向咬肌注射肉毒素或使用电波拉皮的方式达到效果。

  想美容当心被毁容

  记者从卫生监督部门了解到,很多消费者不了解医疗美容市场的门槛,轻信无证美容院的忽悠,往往导致容貌受损,引发矛盾。

  术后5年头疼不止

  市民张女士在一家美容院做护理时,工作人员推荐她做面部提升美容手术,就是通过手术,从头部切口,在脸部皮肤下植入两根胶原蛋白线,用来提升面部肌肉,改善皮肤松弛。美容院称.5年后,这两条胶原蛋白线会被皮肤自动吸收。张女士交了3万元做手术。交3万元做了面部提升美容手术,但手术后一直头疼,美容院称是因为刚做完手术,线紧导致的,过段时间就好了。5年后张女士还是头痛不止,到徐医附院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检查,发现植入的不是美容院声称的胶原蛋白线,而是尼龙线,并且无法取出。

  祛除痘痕脸流脓液

  2013年,27岁的小蕊(化名)在市中心一家写字楼里的美容院接受服务,花3000元购买了5次“微针”美容项目,希望起到祛除痘痕、缩小毛孔的效果。在第三次美容后,小蕊感到脸部不适,整个脸肿了一大圉,皮肤仿佛被烫伤一样,有的地方还流出脓液,经医院诊断为严重过敏。

  垫鼻唇沟嘴却歪了

  2014年,刘女士在某私人美容诊所注射玻尿酸垫鼻唇沟,不料被替代注入肉毒素,导致术后出现说话时嘴歪,右侧面部麻木,肌肉萎缩等症况,被诊断为“面神经炎”。

  E光脱毛灼伤额头

  2015年,市民李小姐在位于青年路上的某美容会所接受了E光脱毛治疗,谁知被脱毛仪器灼伤额头,导致额头上有3厘米左右的创伤。

  割双眼皮后眼闭不上

  50多岁的张女士虽然算不上是美女,但也绝对不丑,为了让自己更美丽更自信,她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花1 2万元在一、家美容整形医院做双眼皮和隆鼻手术。拆线后,张女士及家人发现了问题,首先双眼皮弯曲的弧度很不自然,其次鼻子也有点歪,而且鼻子下面的人中看不到了。她找到医院讨说法,经过几次协调,医院决定再给她做补救手术进行修复。张女士先后在这家医院做了4次修复手术,但是每次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自从整容失败后张女士整个人都变了,原本性格非常开朗,现在很怕见人,变得有点抑郁,不敢出门见人。由于眼睛不能闭合,眼部经常感染,视力下降,苦不堪言。

  违规经营隐蔽太深,监督执法难

  既然美容院开展医疗美容项目是违法的,为何还会持续存在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多数美容院不仅场所隐蔽,开展项目时也是偷偷摸摸,令执法人员难以抓到违法现行,故而难于立案惩处。

  云龙区卫生监督所所长李东说,为防止被抓到超范围经营项目,很多美容院只对熟客介绍医疗美容项目,实施操作时再约定具体时间,将存放他处的药品或器材带到现场,用完后就直接处理掉,不留痕迹。这样一来,执法人员很难撞上操作现场。

  另外,目前很多微整形项目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执法人员即便到现场也很难搜集到相关证据。更为艰难的一点是,卫生监督部门不具备强制执法权,如果美容院拒不开门,他们也不便破门而入。

  李所长表示,因为美容行业需求日益增强,有的地方都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一些理发店、美甲店、化妆会所等,通过聊天了解到顾客有‘变美’要求,就会提供门路,或者介绍‘专家’,或者约好地点让顾客过去接受项目,有的还提供上门服务。这种流动性的行为,给执法增大了难度,一般只能靠消费者投诉才能掌握线索。”

  多数顾客美容消费过程糊里糊涂

  除了客观存在的一些执法困境,广大消费者的“盲从”和“迷信”,也助长了一些美容院无资质违规操作的“底气”。

  经朋友推荐,记者通过微信将户部山附近的一家美容院添加为好友,从其朋友圈状态中,可以看到不少有关微整形项目的宣传,比如水光针、冰点脱毛、半永久眉等。记者询问:“这种技术不是医院才给做的吗?…‘你们的专家有没有资质?”商家回应称“我们证件都是齐全的,卫生部门都是查过的。”但记者看到其所指的证件仅仅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曾在美容院做过双眼皮埋线的宋小姐告诉记者,当初选择美容院,就是因为听说他们的价格比大医院要低一些,自己消费得起,其他方面并未考虑。而一名做过脱毛的顾客说,自己长期在美容院做皮肤护理,跟美容师关系很熟,也看到别人做过脱毛,觉得危险性并不大,就也跟着做了起来。

  这两位顾客均表示,在美容院的消费一般就是美容师在一个本子上做个充值记录,不会给顾客开具票据。至于操作者,有时是美容师,有时是从外面请来的专家,具体情况她们也不了解。

  徐州市卫生监督所监督四处夏静处长说,对于经常在美容院接受服务的消费者来说,一般对美容院的认同度较高,除非真正对个体造成较大伤害了,才会想到投诉,一般情况下都是跟美容院私下解决,这样就不利于执法部门及时掌握线索。此外,有些消费者虽然对美容效果有质疑,但是出于保护隐私或是害怕打击报复,也不愿积极配合执法部门查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美容院的越界之举。

  开展医疗美容项目有严格要求

  据了解,若美容机构不能提供《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执业证书》及《医师资格证书》,那么其~旦对顾客开展医疗美容项目,便属于非法行医。在这种情形下,消费者如果还要选择接受其服务,就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首先,很多医疗美容项目相当于一个小手术,对于手术环境、防疫条件,和操作者的医学基础、临床经验都有着严格要求。而无证美容院往往在普通的房间内,利用一张美容躺椅就进行静脉注射、做双眼皮埋线等,没有基本的消毒设施;很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由一些所谓的机构培训四五天便上岗,质量安全上难以保障。此外,为了降低成本,美容院使用的药物多来源不明,很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功能性伤害。

  同时,这些美容院因为没有在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不接受主管部门的垂直管理,操作流程上也没有形成规定程序,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很可能“不认账”或是一逃了事,消费者很难维权。

  整形前要“一查二看三保留”

  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为此,卫生行政部门建议消费者,在追求美丽的路上一定要做到“一查二看三保留”。

  查询机构的资质。整形机构按卫生部标准,由高到低可分为:整形美容医院、门诊部、诊所(科室),级别越高,标准越严格。一定要到正规的具有行医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或者医疗美容门诊、诊所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医院的资质可以在当地卫生计划委员会网站查找。确认相应医生的专业资质(《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和《医学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国家卫计委官网可查询医师执业注册信息等。

  看设备是否齐全,美容案例是否真实,就医环境、消毒措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而且还要从服务水平、医生态度、就诊流程上考察机构的专业程度。

  保留项目相关票据,包括接诊单、病历、机构承诺、缴费收据等,以便维权。还要保留操作者的电话,若有不适及时与其联系,及时进行评估修正。

  卫生行政部门强调,如果消费者发现所在机构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或是已经遭受非法微整形的伤害,可拨打12320举报。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