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承担课题获省自然科学资金资助

课题名为“槟榔有效组份促胃肠动力的先导化合物研究”,该课题的立项,提升了徐州市中医院科研水平的档次

 

  全程导医网 综合消息:昨日从徐州市中医院传来喜讯,由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胡兵主任、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李晨等合作申报的“槟榔有效组分促胃肠动力的先导化合物研究”课题,获得江苏省科技厅2009年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并获得专项经费资助。为此记者采访了课题负责人胡兵主任。

 

    立项背景:市场上促胃肠动力药物多有毒副作用

 

    胡兵主任介绍,胃肠动力是极为复杂、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活动,主要受肠道神经系统的调节。胃肠动力障碍可导致多种消化道症状: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等。其中胃肠动力不足又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症。作为治疗药物,促胃肠动力药物的发展有着鲜明的轨迹。临床最早应用的胃复安,是1964年合成的镇吐与兴奋胃肠运动药物。因它能透过血脑屏障拮抗中枢的D2受体,易产生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故目前多用于抗呕吐,而很少用于促动力。20世纪90年代末应用的吗丁啉是多用于上消化道促动力。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差,避免胃复安的中枢副作用。1988年上市的西沙必利,作为全胃肠道促动力药,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麻痹性肠梗阻和功能性便秘等。但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在1999年底宣布西沙必利可引起昏厥等严重不良反应,故撤出医药市场。1998年日本开发出同类产品莫沙必利,心电图R-T间期延长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不良反应少,目前正广泛应用。

 

    课题意义:开发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新药

 

    胡兵主任告诉记者,尽管不断有新的促胃肠动力药物被研发,但是化学合成药物所共有的已知的和不可预测的毒副作用的问题却一直无法克服,并且上市的药物中也极少有我国自主产权的促胃肠动力新药。除了消化系统,其它系统疾病的治疗领域也大致如此。

    在此背景下,课题组将目光投向了以天然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中医中药体系。在中药研究方面,复方中药研究、单味中药研究和以中药为起点的先导化合物研究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中药先导化合物研究,已经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