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留下“最后的馈赠”徐州85岁老人捐献遗体

 

  

  王儒桂(左)生前和老伴王经武的合影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2月10日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85岁的退休干部、有着60年党龄的王儒桂老人在泉山区康居小区的家中病逝。傍晚,家人为老人换上了她平时最爱的那件大衣,进行了简短的遗体告别后,将老人抬上徐州医科大学遗体捐献车,含泪送她去了生前约定好的地方……

  王儒桂老人5年前就签署了自愿捐献遗体器官登记证书,为此,王家没有依照当地的风俗举办吊唁活动,甚至连亲朋好友都没有通知,而是遵从老人的遗愿,当天就将遗体捐献给了医疗科研机构用于科学研究。而王儒桂老人的老伴儿和女儿也是遗体器官自愿捐献签署者。

  五年前就签署捐献登记证书

  王儒桂的女儿王惠君告诉记者,老人捐献遗体并非一时冲动,想法是由来已久。王惠君说,早在十年前老人就打听过有关遗体器官捐献的事情,“我妈一有空就盯着电视,看有没有遗体器官捐献的新闻报道。”

  王惠君说老人生前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2014年夏天,有一次病情加重住进了ICU病房,清醒后老人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女儿赶紧去红十字会帮她填表登记,“我妈怕哪天突然‘走’了就来不及了。”王惠君向徐州市红十字会相关部门了解后,于2014年10月13日为老人做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

  1934年出生的王儒桂老人一生经历丰富,出身贫苦的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卖烙馍,往各家店铺送。她1958年入党,曾在第三野战军制革厂里当过出纳员,后转业到地方,一直从事与财务相关的工作直至退休。王惠君告诉记者,她母亲退下来后也不闲着,70岁的时候还开办了一个工厂,为灯泡厂加工生产包装盒。

  王惠君回忆,母亲做起好事从不含糊。前段时间母亲身体还行的时候,下楼见到有卖东西的小贩,天冷没有生意,她就回家,专门做了羊肉汤让人家喝了暖身子。”这样善意的举动,贯穿着王儒桂的一生。

  “我老伴儿文化程度不高,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她不信神不信鬼,是一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王儒桂的老伴儿王经武表示,退休后饱受糖尿病折磨的王儒桂生前经常说,糖尿病这种病为什么没办法治呢?“我死后就让科学家们用我的遗体做标本去好好研究研究,也算我为社会作的最后一点儿贡献吧。”

  一家三口志愿捐献遗体器官

  受王儒桂的影响,王经武和女儿王惠君也在同一年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成为我市2011年推广倡导遗体器官捐献以来,较早一批自愿去世后捐献遗体器官的普通市民群众。一个家庭中有三人承诺遗体器官捐献,这在徐州虽不是首例,但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典型案例。

  说到自己为什么也自愿捐献遗体器官,86岁的王经武表示,他和老伴儿的想法一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受党教育多年,活着的时候努力工作为社会作贡献,死了也不能占国家的一平方米土地。”王经武表示,他和老伴儿都看不惯把丧事拿来大操大办的陋习,“人死如灯灭,什么也不该留下。”王经武表示,他的父亲去世时也没有按当地的风俗操办,他捐献遗体器官也算是受上一辈的影响。

  61岁的女儿王惠君说,她登记捐献遗体器官是受了父母的影响,“老人都这么想得开,我还有什么想不开的?人的生死没别人想的那么神秘。”王惠君说,有个医学院的朋友告诉过她,现在医学教学用的人体标本很缺,“学生都学不好还怎么提高医疗水平?”在王惠君的带动下,有好几个老姐妹都改变了以前的想法,“有几个已经被我说动心了。”

  ■新闻链接

  我市已有722人登记捐献遗体

  2007年3月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接受原卫生部委托在全国试点启动公民去世后器官捐献工作,2013年2月在全国全面推开。据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1月31日,全国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的登记人数为992540人,已经实现捐献的为22032例 ,捐献器官总数为62869个。

  王儒桂老人是今年我市第二例遗体捐献者。我市从2011年开始进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2013年实现第一例捐献。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722人登记捐献遗体,实现捐献49具。2018年登记捐献遗体47人,实现捐献11具;捐献器官20例,捐献大器官63个、角膜18枚,为医学教学、科研以及医疗移植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去年,市红十字会与第二公墓管理处合作建设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工程竣工。该纪念园是我市唯一一个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遗体捐献者的姓名将被统一镌刻在纪念园的铭名墙上,每年清明会举办大型祭扫活动,供人们缅怀、感恩。目前,共有119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被刻到了铭名墙上。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