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百年名院的辉煌历程- -写在徐医附院建院120周年之际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每一所百年名院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从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追求中孕育诞生,熏陶影响着一方土地上的人与物,甚至常常外化为一个时代和一座城市的精神丰碑。

  于徐州而言,徐医附院的存在,不仅是这座城市医疗制高点的象征,更是这片古老土地一百多年来沧桑巨变的记录者与见证者。无论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与战火中,还是和平年代一次次大规模的医疗救援中;无论面对肆虐的非典病毒,还是千里之外四川地震中的受害者,在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中,都能看到徐医附院人的身影。艰苦创业,严谨求实,救死扶伤,团结奉献,这朴素的医院精神,与徐州人有情有义的城市精神相互催生,融为一体。

  从120年前一座在炮火中诞生的教会医院,到如今规模、技术、核心竞争力均遥遥领先淮海经济区的大型三甲医院,一代代徐医附院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不畏艰难,筚路蓝缕,用勇气和智慧书写了一部横跨三个世纪的医疗传奇。

  横跨三个世纪沧桑巨变

  以仁心仁术凝聚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

  时光回到120年前。

  1894年,甲午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弥漫至全国,一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布道。正是在这一年,美国传教士葛马可来到徐州,创立徐州最早的教堂与书院。

  三年后,葛马可之妻葛璧玺由山东来徐,在基督教南长老会的资助下,建洋楼两栋,设病床20张,成立“福音诊所”。今天位于淮海路上的徐医附院本部,正是当年福音诊所所在地。

  其后120年间,医院先后沿用了博济医院(1900年)、坤维医院(1914年)、基督医院(1916年)、徐州基督医院(1947年)、徐州市立第二医院(1951年)、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附属医院(1959年)等名称,于1960年正式命名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走过三个世纪历史风云,这所百年名院曾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举步维艰、沉寂徘徊,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徐州市政府接管医院,才使其获得新生。20世纪以来,徐医附院创造了徐州医疗史上诸多纪录,1994年更在省内率先通过国家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成为当时徐州地区唯一一家部颁“三级甲等医院”。2011-2016年,医院蝉联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百强排行榜”前十强, 2014年获评国家卫计委颁发的“中国最具公信力医疗机构”。

  今日徐医附院拥有太多璀璨光芒: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江苏省农村儿童重大疾病救治省级定点医院……它不仅是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立的苏北地区医疗技术指导和服务中心,也是江苏省四大紧急救援基地之一,服务辐射苏、鲁、豫、皖四省近20个地市、147个县区,约1.43亿人口。2016年,徐医附院门急诊服务总量276.5万人次,出院患者19.6万人次,居江苏省前列。

  然而,对于徐医附院人来说,荣誉仅仅只是一种激励,救危济困、救死扶伤的信念是悬挂于所有医护人员头顶的“尚方宝剑”。120年来,无法统计多少濒临死亡的人们从这里获得了新生,更无法计算多少徐医附院人在危难关头奔赴医疗前线,为徐州人赢得了“有情有义”的至高赞誉。

  2012年6月26日,一名叫谭晓洁的护士被全国人民“点赞”,她在自己工作的地方,江苏省骨髓移植定点医院——徐医附院,接受了中国首例涉外捐献骨髓采集手术。近20年间,徐医附院血液科团队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400余例,其诊疗疾病种类、病例数量、诊治抢救水平均处于淮海经济区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到省内或国内领先水平;

  2013年8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徐医附院普外科医生赵文星作为“全国援外医疗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和另外9名徐医附院的医生曾远赴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救援,共接待门急诊患者4万余人,做了6000余例大小手术,中国医生大爱无疆的美誉广为传播。

  2010年,肝胆外科专家王人颢荣获“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9-2012年,他担任拉萨市人民医院第六任院长,开展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期间医院的各项指标连年翻番,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王人颢被誉为江苏援疆干部的“一面鲜明旗帜”;

  张永文、邵勇、冯力……这些名字,先后出现在徐医附院援疆医务人员名单上;他们的身影,一批又一批忙碌在克拉玛依医院、奎屯医院等需要技术援助的地方。截至2017年6月,徐医附院已派出21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新疆地区医疗事业发展,徐州好医生的故事被西部人民口口相诵……

  这样的故事,在徐医附院百余年发展史上无以计数。一代代徐医附院人用精湛的技术和博爱的胸怀,为淮海经济区1.43亿人口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也为徐州打造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城市坚定了雄厚基础。如今,徐医附院人所秉承的“艰苦创业,严谨求实,救死扶伤,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早已渐渐融入徐州这座城市的历史血脉之中,演变为有情有义的徐州精神的最好体现。

  120年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

  以夸父追日的执着书写苏北地区医疗传奇

  今年3月下旬,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出炉:徐医附院在顶级医院100强中位列75位,在中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中位列第4位。这已经是医院连续第六年跻身全国地级城市医院前十强,连续四年排名前四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回望12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所仅有两栋低矮楼房的西医诊所;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动荡不安,医院在风雨飘摇中曾一度被世人遗忘,不得不变卖资产为生,到徐州解放时这里仅剩医生6人、护士7人。五十年代之后,徐州市政府接管医院,扩建病房楼4座,新建门诊楼1座、手术楼1座,床位增至226张;到六十年代,医院床位增至310张,设11个临床科室,6个检查科室,500元以上医疗器械100多件……

  在漫长而艰难的岁月中,徐医附院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医疗技术与医学设备虽更新缓慢,但从未停滞;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虽步履维艰,但从未断层。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厚积薄发的徐医附院开始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逐步树立起“质量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技术名院”的长期发展战略,坚持深化改革与强化管理并重、提高质量与改善服务并重,在技术引进、设备更新、学科发展、科研教学等领域不断取得长足进步,直至如今已发展为淮海经济区当之无愧的一流医疗品牌。

  “如果把医院的创新发展比作一场战争,那么对我们来说,重点学科就是一把正在锻造中的利器,克敌制胜的法宝。”院长徐开林说,这些年来,徐医附院着力在学科建设上 “深耕细作”,实现了自身发展质的飞跃。医院现设一级临床科室20个、二级临床科室34个、大型医技科室8个、病区101个、医疗中心12个、研究所5个,是卫计委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医师培养示范基地;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1个,其中不乏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省一级临床重点学科、省医学重点学科、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等“明星科室”;14个临床、医技科室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有临床医学方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是省卫生厅临床医师进修培训基地。

  在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的情况下,该院着力打造麻醉、血液、肿瘤等省级重点专科,把资源向优势学科靠拢,以建设国家级重点专科为目标做强做优优势学科。麻醉科是徐医附院金牌学科,在国际医疗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血液科的强势崛起使医院成为江苏省首批骨髓移植定点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治疗白血病研究在国内居领先水平;肿瘤学科的肿瘤生物治疗囊括省内所有科技平台,2016年获批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实现了我市医疗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急诊医学科在重要脏器的恢复和中毒损害的抢救两个方向上形成特色,成为江苏省四大紧急救援基地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院现有万元以上大型医疗仪器设备4580余台(件),其中PET/CT-MRI 1台,回旋加速器1台,256层CT、双源CT等多排螺旋CT 11台,磁共振扫描仪6台,平板数字减影血管机(DSA)7台,直线加速器两台,头部、体部伽马刀两台,彩色超声多普勒43台、平板数字X线机13台。

  正是依托强大的设备基础和雄厚的学科实力,近五年,医院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4项、卫生部科研项目3项、教育部科研项目两项、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共78项(其中省自然科学基金56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1项、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41项,发表SCI论文708篇;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江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江苏省妇幼健康引进新技术二等奖1项,江苏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江苏肿瘤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

  百余年积淀,成就今日技术名院;百余年磨练,锻造今日科教强院。以“担当区域疑难重症救治大任,建人民满意的医学高地”为己任的徐医附院,用雄厚的实力和仁慈的胸怀,为淮海经济区百姓托起一片守护健康的天空。

  百廿荣辱锻造人文名院

  以深厚的人文积淀引领淮海经济区医疗改革

  相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预约挂号制、科主任负责制、医疗会诊制、病人代表会及院务委员会等制度,其实都是徐医附院早在1952年在全市率先推行的改革制度。

  此前一年,它刚刚更名为“徐州市立第二医院”,各项各类改革调动了医护员工的积极性,使医院获得了新生。次年,医院在全市率先推行科主任负责制、保护性医疗、早会、会诊、工作检讨会、病历检讨会、病人代表会及院务委员会等制度,并实行定员定额预约挂号制。1958年,医院实施院长负责制。时至今日,这些当年以极大魄力推行的重大制度改革,对于新医改背景下的现代化医疗体系管理仍具有深远影响。

  70年前的那一场医疗改革,打响了徐医附院领航淮海经济区医疗事业的第一枪。徐医附院人的血脉中从此流淌着改革与创新的滚滚热血,他们的生命从此被赋予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强大基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医疗龙头医院,徐医附院更是以“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大力推进医疗管理制度改革。

  正是它,制定了近乎严苛的人才引进和考核评比制度,培养出一大批省、国家级顶尖人才,如今全院已拥有高级职称610人,博士、硕士学位102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卫生部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省优秀医学人才、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领军人才和医学重点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等近150人次;

  也是它,在全市率先启用了“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将医生的医疗行为纳入可监控范围,避免不合理用药、超量用药、过度诊疗等,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患者权益;

  还是它,将行风建设列为 “一把手工程”,在全院设立了90多个意见箱和120多本意见簿,因扎实的行风工作成为江苏省内唯一一家两次获得“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的医疗机构;

  仍是它, 六十年代起便开始指导丰县、铜山等地基层医疗机构技术升级,如今更是通过托管、直管、集团化、对口支援、技术协作等形式和280余家县级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建立起合作关系,形成上下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大力推动区域化医疗服务提档升级。

  “医改的核心就是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优质医疗带来的实惠。”徐医附院院长徐开林说,医院将继续以群众满意为最高追求,狠抓医院标准化建设,规范医疗行为,用无声的行动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扬帆起航再展新辉煌

  以现代化理念打造淮海经济区又一座医疗坐标

  今年4月,徐医附院东院全面开诊,这座集人性化、智能化、现代化为一体的花园式绿色医院,不仅填补了徐州东区无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空白,更为淮海经济区百姓带来了全省先进的肿瘤诊疗中心、全省体量最大的独立急诊楼以及苏北首套医疗物流轨道等诸多就医优势。

  与传统医疗机构不同,徐医附院东院在苏北率先引进业界的“医疗街”布局。俯瞰院区,整个建筑群以医疗街为中心轴线,左右两翼分别布置门诊楼、医技楼、急救中心、医师培训中心、综合病房楼及肿瘤诊疗中心楼,医疗布局实现区域化、流畅型、一站式,确保患者可以在最短时间、最短路途内完成就诊流程。

  徐医附院副院长金培生介绍,东院总占地面积150亩,目前投入使用的是一期工程,建筑面积共16万平方米,包括门急诊、医技楼、病房大楼等,规划床位1280张。作为徐医附院“一体两翼”中重要的“东翼”,该院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均来自本部,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全部实现一致化,着力打造以急诊为亮点、肿瘤为特色,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综合科室,集人性化、智能化、现代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据悉,东院肿瘤中心是江苏省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的医疗专业中心,临床技术项目覆盖了肿瘤治疗的几乎所有领域,并正在积极探索肿瘤治疗的一体化诊疗模式。独立成栋的肿瘤楼内设置有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放疗中心,并设立了四间放疗机房,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减少病人的时间和经济负担。

  此外,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东院急诊中心,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硬件设施、自成体系配套来说,都堪称全国一流,体量位居淮海经济区前列。

  毫无疑问,在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城市——徐州,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医疗坐标,已然崛起。

  时光匆匆。百年光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但对徐医附院而言,却足以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沧桑画卷。在这里,记载着徐医附院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和聪明才智,凝聚着几代医务工作者筚路蓝缕的汗水与泪水,也积淀着一所医院敢为人先、仁心仁术的文化底蕴。

  120年前,在战火中走进中国的葛璧玺女士不会想到,她所创办的一间小诊所会在时光变迁中历久弥坚,成长为今日领航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医疗龙头。横跨三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今日的辉煌背后,是几代徐医附院人百多年持之以恒的道义坚守,是严谨求实,救死扶伤精神的永世传承。

  今天,4000名徐医附院人再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面对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医疗中心城市的远大愿景,这群继承了百余年厚重文化与博爱精神的改革先锋,将以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勇气和决心,为淮海经济区1.43亿人民创造出新的医疗传奇。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