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医院院长范从海:以文化自信 铸就新时期中医人

  全程导医网 徐州院长讲坛: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今年7月1日将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也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中医利好的时代已然来临。

  在此宏观背景下,中医药的健康服务能力如何进一步增强?怎样才能走好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心内怀寰宇,胸中有丘壑。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新上任的徐州市中医院院长范从海给出了坚定的答案:“实现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作为一名中医人,一定要坚守住这份文化自信,把中医药发展好、利用好,这是我们务必要承担的一份责任。”

  “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发展,向服务要品牌,这是我们医院3年内要做的事。”范从海言简意赅,清晰地道出医院未来的发展思路。中医药事业正迎来振兴发展的历史新机遇,用范从海的话来说,作为新时期的“中医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打造中西医医疗新高地

  关键词:坚定信心 发扬优势

  记者:2016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今年7月1日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而制定的国家法律,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面对这样的历史新机遇,您觉得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

  范从海:中医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认为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最重要的是——中医人要坚定中医的文化自信。自古以来,在文化与学术方面,关于中医科学性与否的争论长期存在,临床西化、教学现代化、科研实验化,让传统中医的自信心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要发展好中医事业,需要同行之家的认可。中医人不能自己说中医不好,不能相轻而要相敬。

  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在中医利好的新形势下,这份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的,中医人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发挥好中医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骨伤、肝肠、慢病方面的治疗。下一步,我们要向国内优秀的中医院学习,组织骨干力量赴佛山中医院、重庆中医院等地考察交流,主动学习他们先进的发展经验。

  中医药要获得认可,标准化是必由之路。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医药学的精髓。就医学本身而言,辩证施治所反映的正是中医的一条治疗原则——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但中医诊疗个体化也有一定的共性规律,我们可以从大量的个体化诊疗活动中总结、提炼出一些共性的特征和经验,这些就是中医药标准形成的重要基础。

  我们通过大力推进“中医优势病种、医院优势病种”的“同质化”,立足“两优一同”的诊疗规范、服务规范、质量规范建设总结,全面推进医院品牌化建设。

  医院每个临床科室制定了3个以上专业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对方案和路径定期分析总结评估,使其不断改进、优化、完善。加强了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中的管理,完善诊疗方案,促进标准化、规范化诊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治疗质量效果,进一步提升科室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们以中医优势病种为核心,强调以中医四诊为基础,强化中医诊疗思维和理念。同时严格各类手术和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已有25项二类医疗技术审核获得省技术准入资质。逐步完善了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肛肠病诊疗中心、脑病诊疗中心、皮肤病诊疗中心、不孕不育治疗中心、骨伤病诊疗中心、内镜治疗中心、康复诊疗中心、微创治疗中心、结石病治疗中心、糖尿病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肿瘤病治疗中心12大诊疗中心,真正形成“以诊疗中心为突破、以中医药特色为优势、提升诊疗团队影响力、提高医院竞争力”的中西医医疗高地。

  建成一座现代化中医院

  关键词:向管理要效益 向技术要发展 向服务要品牌

  记者: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在过去两年“全国中医医院100强”中,徐州市中医院排名第47位和第60位,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淮海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地位也日益凸显。您作为新一任院长,对于医院今后的发展谋篇有着怎样的规划呢?

  范从海:徐州市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及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江苏省高校实习基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发展,向服务要品牌,这是我们医院三年内要做的事。

  在医院管理方面,通过立足服务现代化、信息现代化、设备现代化、流程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医立院的发展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一座中医特色浓、医疗质量优、教研水平高、医德医风好、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中医院。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要发挥中医垄断优势,西医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绝对优势,充分利用中医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并形成长效机制,增加中医特色优势疗法在诊疗过程中的全方位应用,特别是外科系统手术其中的中医优势诊疗项目的参与。同时,加大对重点专病中医特色疗法的研究和推广,广泛开展耳压、烫熨、灸疗、贴敷、熏蒸、足浴等中医护理项目,凸现中医护理特色。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根据中医人才成长的自然规律,我们对不同年龄、学历层次的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育及引进政策,积极开展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做好中医药继续教育、“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加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开展师承培养等工作。造就了一批全国、省、市名老中医,形成了庞大的中医药师承教育群体和年轻的后备中医人才队伍。

  在人才引进方面,徐州市中医院接下来要做两件大事。首先是引进国学大师。国医大师是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最高荣誉,每5年评选一次。今后每个月,我们医院计划邀请4至8位不同领域的国医大师,这意味着每周将至少有一位来徐坐诊,通过引进尖端人才,来服务徐州以及整个淮海经济区百姓。中医院将为这些老专家建立工作室,为医院培养新生力量。同时,我们还计划引进一批省内知名中医专家,帮助医院发展一些中医传统优势项目。

  在医疗服务方面,我们进一步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实施了门诊医技楼综合改造工程;实行门诊划价、收费一站式服务;在服务台、候诊区、输液区增添饮水机、增设推车等便民设施,提供就医咨询、配备导诊等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绿色通道”服务模式;对医保患者实行住院费用垫付制度,新农合实现即时结报,全院各病房制作并悬挂了适合就诊病区、病种的健康教育专栏和宣传册,方便患者及家属及时查阅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在病房及床头张贴各种温馨提示标识,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探索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关键词:顺应需求 提档升级

  记者:今年是综合医改试点第三年,也是“决战之年”。围绕深化医改和“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这个基本目标,徐州市中医院开展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范从海:徐州市中医院顺应大健康、大发展的医改需求,立足徐州,放眼淮海,正在稳步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医联合体工作。按照市卫计委精准帮扶的要求,先后对邳州市中医院、沛县中医院、睢宁县中医院、新沂市中医院、汉王镇卫生院及45个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帮扶助其提档升级,促进了基层中医技术水平和中医人才水平的提高。

  通过近四年的对口支援,受援医院的中医医疗技术及现代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门急诊人次、年出院人数和中医优势病种门诊人次逐年增加。其中邳州市中医院肺病科、脑病科;睢宁县中医院肛肠科、针灸科、脑病科;新沂市中医院脾胃病科被评为徐州市中医院临床重点专科。

  未病治疗是中医领域的一大优势,所谓“未病”就是指亚健康的一种状态,徐州市中医院长期立足于未病治疗,重振中医“养、防、保”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中医不可替代性,已经成为养生、防病、保健引领的中心力量。通过“治未病”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效地弘扬和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着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化服务,积极开展“健康讲座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举办“中医中药社区行”、“中医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积极搭建中医药宣传平台,拓宽了群众了解认识中医药知识的渠道,每年利用国医节、膏方节、健康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等节日,为群众提供舌诊镜自检、体质辨识、中草药展示、针灸、真假中药鉴别、保健穴位按摩、各类保健茶品尝、科研成果展示、膏方品尝、健教宣传、有奖灯谜竞猜等活动。

  每年“三伏、三九”举办“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穴贴”,每年冬至举办“膏方节”等活动,春季发放“防感香包”、端午发放“避秽香包”、重阳节发放“茱萸长寿香包”、春节发放“祈福香包”,在徐州充分营造了“满城尽飘中药香”的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健康干预区域、健康宣教区域、健康管理区域和传统康复方法治疗区、物理治疗区、作业疗法区等,提供急性期康复诊疗、疑难重症康复训练、指导服务,积极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

  知识链接: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治愈后遗症。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