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治疗肾切除术后急性肾衰

  病例 患者,男性,33岁。主因腹部多脏器损伤五天、无尿三天入院。5天前不慎被猎枪击中右腹部,急诊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控查术,术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右肾切除、肝修补术。术后第一天病人尿量500豪升,尿检正常,常规治疗,术后第二大病人出现低血压、无尿(24小时尿量不足50ml)、周身无力、腹痛、腹胀、恶心、不能进食、右腰区胀痛,给予补液对症治疗,病人血压恢复正常,但仍无尿,故第三天为进一步诊断及治疗至我院。病人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皮诊、关节痛、肉眼血尿、尿潴留。平素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9/12kPa,神志清晰,语言流利,痛苦表情,查体合作。轻度贫血外观,心肺无异常,腹部饱满,触诊腹部张力较大,右上腹可见20cm斜形手术切口,右下腹有胶管引流两条,切口周围及右侧腹部广泛红肿、局部热伴有触痛,切口有较多脓性渗出,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右肾区叩击痛(+)。双下肢轻度浮肿,脊柱及神经系统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89g/L、WBC 6.8×109/L、N95.6%、RBC3.0×1012/L、PTL62×109/L、,血清BUN36.70mmol/L、Cr 463.0ummol/L、Ua 603.0mmol/L、CO2cP 15.5umol/L、血清GOT48.0u/L、GPT 11.0u/L,血清IgG 4.2g/L、IgA 2.7g/L、IgM 2.0g/L,血清补体C31.6g/L。双肾彩超示:右肾切除术后,左肾肿大,12.3×6.0×5.6cm、呈弥漫性改变。腹部B超:膀胱无尿,腹腔积液,深径6.1cm .临床诊断:腹部多脏器损伤,右肾节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入院后即给予积极的血液透析、补血、补蛋白、抗感染、清理创口、冲洗腹腔等对症治疗,但病人由于腹部伤口感染,一直不愈合,出现发热,更换抗生素,热退,无尿持续19天,隔日一次血液透析,共有15次,血Cr最高达939ummol/L,才开始少尿期,一周后进入多尿期,肾功能才开始恢复,血BUN、Cr逐渐下降,多尿期约10天进入恢复期,当血Cr降至359mmol/L时,病人由于经济原因自动出院,但出院后20天来院复查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讨 论 
  急性肾衰是一个综合症,是由各种原因使两肾排泄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周)迅速减退,使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低达正常值的50%以下, 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升高并引起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及急性尿毒症症状。急性肾衰可见于各科疾病,病因主要有三种:肾前性、肾性、肾后性。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已加强对急性肾衰的防治工作,及时纠正可逆因素,开展早期预防性、充分性的透析治疗,以降低急性肾衰的病死率,但至今急性肾衰的病死率仍高达49%~71%。此例属病情复杂的多脏器损伤病人,一侧肾切除后,原先由两个肾脏完成的工作将由留存肾组织负担,无疑增加了工作负荷,故其病死率则更高。动物实验证实:留存肾代偿性生长主要表现于术后1~3日的早期阶段,又叫做肾“代偿(性生长)高峰期”,本例病人就是在此期由于肾前(低血容量及低有效血浆容量减少)及肾性(肾缺血及感染)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急性肾衰。我们采取了内外科、血液净化联合治疗,内外科医生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无尿期积极透析,多尿期不停止透析,病人无尿时间虽长,但从未丧失信心,直到病人临床治愈,故报道此例的目的在于:

  ⑴ 提醒广大医生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信心、耐心,只有这样才能使病人多一些救治的机会,从而使我国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⑵ 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些留存肾肾功能衰竭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