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养生:气温起伏易致病 多喝花茶少骂人

        多喝点花茶少骂人

        早春时节是新一年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据《新京报》《新快报》报道,不良天气条件也容易引起人体不适,这个春天与疾病作战似乎需格外重视。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早春时节也需格外注意,天气变化频繁,气温的起伏不定都容易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引发疾病,做好预防措施,完全可以实现早春时节的平稳过渡。早春时节也是一些心理问题的易发阶段,人们应该做好心理调节,以迎接早春的到来。

        疾病篇

        现象1 流感高发

        通常,流感的高发都是在每年的3月开春时节,今年似乎有提前趋势,现在已经出现了不少流感病人,加上禽流感的“掺和”,实在不可掉以轻心。市中医院呼吸科主任翟芳芝表示,相对于一般感冒,流感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危害更大些。流感通常比感冒症状重,并发症更多,而且可以伴随肺炎等严重情况。

        应对策略:适时添衣,外出就餐注意卫生

        预防流感,平日通过锻炼、规律作息提高抵抗力,还要注意室内通风和洗手,少吃破坏呼吸道黏膜的辛辣刺激食物,多喝水、补充维C。另外,有流感症状一两天喝水、休息不能缓解后,要尽早就医,拖久便错过抗病毒治疗的最好时机。

        市民应提高防范意识,注意保暖,适时增添衣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尤其要关注年老体弱的人和孩子,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建议带病上班、上学或走亲访友。到医院就诊时,建议要戴口罩。人们外出就餐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餐前应洗手,倡导使用公筷及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食物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避免暴饮暴食。

        现象2 心血管病

        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梁田提醒大家,早春时节,天气比较寒冷干燥,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随之下降,尤其是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这更多是诱发性的,指本身已经患有心血管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表现出相应症状。

        应对策略:注意保暖,适当调节用药量

        早春时节,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态势,这主要与春季的天气相关。忽高忽低的气温容易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后便容易导致心跳加快。另外,天气寒冷时人的皮肤血管阻塞,外部阻力增加,血管中的板块容易破裂,这也使血栓的风险增加。

        但天气起伏不定等因素并不意味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春季必然出现不适。其实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平时生活中注重一些细节,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因为天气原因引起的疾病症状,平稳度过早春时节。天气如果较为寒冷,人们可以选择在中午时段出门锻炼,既进行了运动,也避开了较为寒冷的时段,同时应注重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更换衣物。另外,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咨询医生后适当调节用药量。“只要做到这几点,完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在早春时节的症状。”另外,如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家中发病,家属应立即拨打120,在等待救护人员的间隙,可以含一些药物,比如,如果患者血压较高,可以在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等药物。

        现象3 花粉过敏

        皮肤起红点、鼻涕流个不停、喷嚏声不断,甚至还咳喘难停,这些过敏反应都可以在春季这个看似美好的季节发作。

        春季是过敏高发时节,空气污染及不良天气条件也存在加重花粉过敏的可能,空气中本身有一些悬浮颗粒等也是过敏原,并且增加了花粉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人们吸入的几率会随之增大。

        花粉及空气悬浮颗粒等似乎无所不在,尤其是对于本身就对花粉过敏的人群。松树、杉树、杨梅和桑树的花均为风媒花,花粉量大,春风一吹,飘得很远。对花粉敏感的人,吸入这些花粉,就中招了,通常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发作。

        对于即将出游的人们来说,为了避免赏花、采摘时花粉飘到皮肤上,建议有过敏史的人,出游时穿长衣衫,可以戴口罩。“花粉过敏的患者,可以戴12层以上的口罩、一次性口罩或N95口罩,对隔绝过敏原有一定作用。”建议本身对花粉过敏的人,这段花粉浓度高的时期在家当“宅男宅女”。

        如果每年都在相近时段发生类似皮肤红疹、流清稀鼻涕、鼻痒、打喷嚏、眼痒、咳喘等过敏反应,应到医院查一下是否有过敏体质,并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抽血查过敏原,提醒日后避免接触该过敏原,还可指导进行脱敏治疗。“虽然脱敏治疗不是100%有效,但能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避免对新的过敏原发生过敏,也打断了过敏由轻到重的发展进程,因此还是有必要的。”


        心理篇

        春天象征着生机,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同时,春季似乎也是人们特别容易感到烦躁、焦虑的一个时期,对工作及生活的集中程度似乎在下降,对其他事物的兴趣也在下降,这其实很可能与抑郁相关。

        北京市海淀区精神卫生防治院院长王诚表示,春季的确是一些精神疾病的高发期,虽然目前并没有理论依据支持这一结论,但从精神科临床实践来看,这种情况的确存在。此外,一些重度精神疾病在春季也呈高发态势。在普通人的概念中,似乎冬季天气寒冷、人们户外活动较少等情况与抑郁等精神及心理问题相关性更大。王诚解释,确实存在冬季抑郁症一说,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等原因,人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状况;相比之下,春天人们也会较多出现兴奋、躁动等情绪,一些精神疾病也更多发。

        应对策略: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

        王诚表示,虽然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提醒大家注意防范还是有必要的。王诚认为,要平稳度过这段时期,其实可以借鉴一些中医的观点。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行中的木相关,而木为肝所主,万物生发,往往容易出现肝火上升,人们也就比较容易出现发脾气、暴躁等情绪。

        要平稳度过这段时期,其实并没有一些特殊的措施,还是建议大家在平时注重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尽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注意控制自己情绪及摄入一些清淡食物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另外,如果人们发现自己有症状的苗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纠正。

        现象2 心理烦躁

        “冲动、浑身充满力量却不知道该怎么发泄,经常感到矛盾,对任何事情都充满期待但同时又容易焦躁,没有耐心。”这是一位市民向记者描述的感受。其实这种感受并不少见,有调查显示,80%的人在早春都容易受到烦躁、焦虑等情绪的影响,也有人将这些症状统称为“早春心理烦躁症”。

        “临床中并没有这样的专业称谓,但人们的确会在春天容易出现一些情绪波动。”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朱建军解释,春节过后,气温逐渐升高,春天的到来让人为之雀跃,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其实人们的一些情绪波动等也往往容易在春天出现,尤其是对于一些本身心理状态可能存在潜在问题或已经出现心理及精神疾病的人群,这些人群的确在春天会表现出更容易发病的倾向。至于一些心理状况表现出的季节特点,朱建军解释,目前没有确切的原因论证。

        应对策略:注意调节情绪

        要应对早春时节容易出现的情绪波动及心理状况,朱建军表示,其实并没有特殊的方法可以专门针对这一时期的特点,通常还是会借鉴我们平时应对压力的一些基本方法。

        如果人们每年春天都容易出现这些不良情绪等,往往潜在疾病风险相对较大,可以提前进行一些心理咨询,调节自身情绪,防患于未然。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对于偶然出现的一些情绪波动,周围人可以多重视一些,注意观察即可,因为大多数时候人们都难以觉察到自身出现的心理波动及问题。

        提醒

        “肝火”太旺 喝点花茶

        “春不养,夏易病。”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崇廉介绍,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属“木”,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如果肝气旺盛而升发,则人的精神焕发;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甚至大动肝火,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因此,春天养肝的重点是做好肝脏的疏泄工作,要让自己情绪顺畅。“春天不要随便骂人,当领导的不要随便批评下属,当父母的也不要对孩子太严厉。春天一骂大家都容易火大,伤肝。”冯崇廉说。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食物大体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其中,青色入肝,春天可多吃绿颜色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青瓜等,对养肝有好处。此外,食物还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辛甘食物有利于养肝护脾;而酸具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所以春天在饮食上宜减少酸味食物。味甘的食物首选谷类,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麦芽;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花鲤、鲈鱼、草鱼、黄鳝等。

        花茶推荐

        玫瑰花茶:感觉心情不舒畅、容易动怒时,泡点玫瑰花茶喝效果最好,茉莉花茶也不错。这些带有香气的茶汤,具有疏肝解郁作用。

        素馨花茶:如果肝火太旺、怒气冲天,可以改喝素馨花茶,味道比较苦,但疏肝效果比玫瑰花茶更好。

        麦芽茶:麦芽或麦芽茶都可以养肝护脾,适合日常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