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妇幼保健院启动过敏预防门诊 2个月以上婴儿可做评估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非常感谢王主任,我女儿出生在南方,来到徐州就发烧感冒,带到其他医院看,一天打5袋吊水,打了十几天都没有好,后来带回老家看好了,可是就此留下后遗症,动不动就咳嗽犯病。以前每次看病,大量抗生素用上,还不见好转,后来实在没办法,听家人建议看看中医,才找到市妇幼保健院的王克主任,经过他的中西医结合调理,现在情况好多了,一般的感冒咳嗽,吃点中药都能控制住,再也不用打那么多让人揪心的抗生素了。”近日,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诊室,张女士见到记者激动地说。

  “经过面诊对其病史的了解,得知这个孩子小时候得过湿疹,用了大量抗生素不见好转,初步判断目前的咳嗽和体质有关,怀疑她是过敏性咳嗽,并就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中药调理,效果比较明显。”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王克主任告诉记者,简单来说,过敏就是身体对外界环境产生的一种过度反应。与以前相比,现在孩子过敏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在门诊非常多见。“过敏之后免疫力低下,也是造成患儿容易感冒的原因之一,所以提高过敏的防范意识,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控制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及其合并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据了解,市妇幼保健院已启动过敏预防门诊,王主任建议:“2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婴幼儿,都应该及早进行过敏风险评估。”

  中国城市婴幼儿逾四成有过敏症状

  “严格来说,我关注‘过敏’有点跨界的感觉,但这也并非毫无缘由。”王主任告诉记者,作为市妇幼保健院特色门诊科室,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由来已久。“在大量门诊病例中,经常见到婴儿湿疹、1岁之内的无菌性咳嗽、小儿无缘无故的哭闹、腹泻,睡觉易醒、磨牙,还有好几天解一次大便的患儿,这样的孩子,都要考虑过敏问题。”去年6-9月,王主任到上海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过敏预防专项培训,今年4月,他又参加了“过敏预防门诊”的启动会议,对“过敏预防”的理解更深刻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发布一项《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3个城市的1万余例婴幼儿中,有40.9%报告孩子曾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12.3%的0-24月龄婴幼儿正在遭受过敏的困扰。以皮疹瘙痒、眼鼻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为主。

  调查还分析了婴幼儿过敏的相关风险因素:

  1、家族史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父母有过敏史是与婴幼儿过敏发生关联性最强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双方均无过敏史.婴幼儿发生过敏的比例为37%: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婴幼儿发生过敏的比例会升高至65%。

  2、剖宫产和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人工喂养均会增加婴儿患过敏的风险。剖宫产出生的婴幼儿中有44%出现过敏性疾病症状,剖宫产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强度相对于自然分娩为其1.3倍;出生3天内添加过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的婴幼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强度相对出生3天内未添加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婴幼儿为其1 4倍。剖宫产和普通整蛋白配方奶粉人工喂养均是婴幼儿过敏发生的危险因素。

  3、孕期和哺乳期的其他危险因素。孕期使用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经常使用消毒剂或杀虫驱蚊剂、吸烟或经常接触吸烟环境,给婴幼儿接触毛绒玩具、接触杀虫驱蚊剂、使用解热镇痛药也会增加婴幼儿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

  据王主任介绍,这是在我国首次全面、深入开展的关于婴幼儿过敏症状及风险因素的调查,这也说明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极早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过敏非常重要

  “我们在门诊时发现,不少家长对如何预防婴幼儿过敏都只有一些最基础的了解,总觉得过敏了涂涂药膏、吃吃抗过敏药就好了。还有人存在‘青春期可以带掉的’等认识误区。殊不知,对于婴幼儿来说,过敏历程一经启动,很难消除。”王主任说,婴儿期过敏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湿疹,皮肤瘙痒干燥还可能引起继发感染;食物过敏又相对限制了宝宝营养素的摄入,导致营养不良:过敏导致儿童身体不适,引起哭闹、睡眠不安等,不仅影响婴儿自身,乃至对患儿家庭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王主任表示,婴儿期是一生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时期,而过敏性疾病多呈现慢性疾病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来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引起宝宝过敏的过敏原种类也可能从一种增加到多种。据统计,近50年来,发达国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由8%增加至12%,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由20%增加至一25%。我国的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的调查显示,至2010年,我国0-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3.01%,近十年增长了一倍。

  “有些食品是美味,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讲,它是毒药。”王主任说,临床上,通常采取食物回避过敏原、环境控制及对症药物治疗等方法。“保守统计,对2岁之内患儿进行有效干预,2-5岁患过敏性咳嗽的孩子能相应减少40%-60%。当然,并不能说干预就能完全解决过敏问题,但从我的经验看,只要是早期不用抗生素用中药调理的话,基本上以后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几率会少很多。”

  王主任再三强调,虽然过敏性疾病致死性和致残性不高,但是对患者本身和家庭生活的质量影响很大,会增加社会负担,因此,对婴儿过敏的预防十分重要。“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来看,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极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降低过敏的发生非常重要。”而国外一项研究显示,4到6个月是过敏干预的窗口期,此时干预的效果可以持续到1 5岁。

  2个月以上婴儿应做过敏风险评估

  据王主任介绍,过敏性疾病已成为18岁以下少年儿童第三大常见病,是所有年龄人群排名第五的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有效地降低我国婴幼儿过敏的发生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16年启动了“婴幼儿过敏干预项目”,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被遴选为徐州地区项目唯一承担单位。“医院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婴幼儿过敏预防门诊主要开展婴儿过敏风险的评估及指导干预,以及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筛查。建议2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婴幼儿都应该及早做过敏风险评估,看是低风险、中度风险还是高风险,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干预,以防止孩子以后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敏。”采访最后,王主任提醒大家,若有以下情况时,可到过敏预防门诊就诊咨询.

  1、过敏风险评估中、高风险的孕妇和婴儿;

  2、有以下症状的婴幼儿,皮肤特应性皮炎(湿疹),面部、口唇、眼睑水肿(血管性水肿)、进食后荨麻疹、皮肤瘙痒;胃肠道,呕吐(吐奶频繁)、胃食管反流、腹泻、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大便带血、缺铁性贫血,肠病或严重结肠炎:眼部:眼痒、流泪、眨眼、球结膜充血呼吸道:鼻痒、流涕、中耳炎、慢性咳嗽、喘息;

  全身:持续的不安和腹痛≥3天/周(婴儿:哭闹/激惹≥3小时/天)持续1周以上,难以纠正的贫血、生长发育落后。

  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环境中本来无害的物质所产生一种不恰当和过度的免疫反应。

  特应性:特应性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种易患过敏性疾病的体质或全身状态,称为过敏体质,或全身致敏状态。不是每一个有特应性体质或状态的人一定患有变应性疾病,但特应性体质的人都有患变应性疾病的倾向和易感性,很可能将来患病。

  过敏原:指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婴儿出生后,免疫系统需要“学会”对无害的环境抗原产生耐受。如果免疫系统错误地对无害的抗原产生了反应,这种抗原就称为过敏原。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它们通过吸入、食入、接触或注射等方式使机体产生过敏现象。

  过敏的不同类型:根据发生的不同机理,可以分为lgE介导、非lgE介导和lgE-非lgE联合介导三种类型。lgE介导类型发病急,遇到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病。皮肤可表现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系统表现为鼻炎、眼结膜炎、哮喘等;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非lgE介导类型发病缓慢,遇到过敏原后48-72小时才发病。主要出现消化道症状,类似于肠炎。lgE-非lgE联合介导类型发病有时急,多数情况较为缓慢,以特应性皮炎(湿疹)或胃肠病为表现。

  “非常感谢王主任,我女儿出生在南方,来到徐州就发烧感冒,带到其他医院看,一天打5袋吊水,打了十几天都没有好,后来带回老家看好了,可是就此留下后遗症,动不动就咳嗽犯病。以前每次看病,大量抗生素用上,还不见好转,后来实在没办法,听家人建议看看中医,才找到市妇幼保健院的王克主任,经过他的中西医结合调理,现在情况好多了,一般的感冒咳嗽,吃点中药都能控制住,再也不用打那么多让人揪心的抗生素了。”近日,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诊室,张女士见到记者激动地说。

  “经过面诊对其病史的了解,得知这个孩子小时候得过湿疹,用了大量抗生素不见好转,初步判断目前的咳嗽和体质有关,怀疑她是过敏性咳嗽,并就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中药

  调理,效果比较明显。”市妇幼保健院中医儿科王克主任告诉记者,简单来说,过敏就是身体对外界环境产生的一种过度反应。与以前相比,现在孩子过敏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在门诊非常多见。“过敏之后免疫力低下,也是造成患儿容易感冒的原因之一,所以提高过敏的防范意识,早期预防、早期干预,控制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及其合并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据了解,市妇幼保健院已启动过敏预防门诊,王主任建议:“2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婴幼儿,都应该及早进行过敏风险评估。”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