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所褚英:婴儿可从6月龄起添加辅食 辅食应保持原味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这句网红语言,对家有宝宝的父母来说太熟悉不过了。对2岁前的幼儿来说,吃饭、喂养是全家人的头等大事,生怕少吃一口饿着,“奶奶饿”恰恰真实地折射出很多家庭对孩子喂养的误区。从出生的第一口奶,到半岁前的是否需要补钙,宝宝添加辅食究竟能吃什么?吃多少?调味品是否需要添加?配方奶粉该怎么喝?根据最新版2016中国膳食指南中0到2岁的宝宝健康饮食做出的权威指导,徐州市妇幼保健所副所长褚英针对家长喂养中的困惑和误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奶奶觉得你饿现象普遍

  “出生后至满2周岁阶段构成生命早期1000天关键窗口期中三分之二的时长,该阶段的合理喂养和良好营养对今后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免疫功能等近期及远期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褚英表示,新版指南将2周岁前划分为“6月龄内”和“7- 24月龄”两个阶段,根据婴幼儿生理和营养需要特点,充分考虑当前婴幼儿喂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婴幼儿喂养的指南建议,使相应建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强。

  从事婴幼儿保健工作30多年的褚英接触过很多在孩子喂养中有困惑的家长。“像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奶奶们总是觉得宝宝没吃饱,没有根据孩子的需求顺应喂养,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孩子过胖或过瘦,对吃饭不感兴趣。”褚英说起两岁前宝宝的喂养现状不无担忧,她说,有的孩子甚至一看到摆碗筷,第一反应就是“不好了,又要吃饭了”,久而久之对吃饭产生了厌烦。其实,2岁以内的宝宝不仅仅存在强迫喂养的问题,还有补钙、配方奶、添加辅食等问题存在。

  那么如何正确的喂养呢?褚所长对7到24个月龄的宝宝进行详细的解读。

   [ 7-24]不要过度喂养 让孩子愉快体验吃饭的过程

  “6月龄至2周岁内的婴幼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三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的健康。”褚英说,对于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母乳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但单一的母乳喂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对能量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必须引入其他营养丰富的食物。

  从这个阶段开始,“奶奶觉得你饿”开始逐渐体现。其实,父母及喂养者应根据其营养需求的变化,感知觉,以及认知、行为和运动能力的发展,顺应婴幼儿的需要进行喂养,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并学会自主进食,遵守必要的进餐礼仪。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学习、认知的事物不同。

  “有些孩子被家长过度喂养,认为吃饭根本不是自己的事,找不到成就感,造成厌食、挑食,吃饭不香。”褚英说,家长在喂养过程中应及时感知婴幼儿所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的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耐心鼓励和协助婴幼儿进食,但绝不强迫进食。

  另外,家长还有责任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保持安静、愉悦,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婴幼儿注意力的干扰。控制每餐时间不超过30分钟。父母及喂养者也应该是婴幼儿进食的好榜样。

  6月龄起添加辅食 不加调味料保持原味

  “从添加辅食开始,建议不要添加任何调味料保持原味,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清淡口味,长大后才不会重口味。”褚英说,家长不要以成人的口味去评价孩子,认为没有盐味能吃下吗?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味觉还在建立中,不会觉得无盐的食物难以下咽。

  据介绍,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对发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样化食物。同时,婴儿的口腔运动功能,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已准备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时开始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并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另外,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清淡口味。清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同时也可减少婴幼儿摄入盐和糖的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