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余振梅:乳腺癌转袭年轻女性 应定期筛查及早治疗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据徐州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检测统计,自2010年至2013年,乳腺癌发病率居全市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的前五位。其中,2011年女性乳腺癌共报告791例,发病率为16.70/10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在全球范围内,乳腺癌防治活动正愈演愈烈,广为人知的“粉红丝带”活动更成为公认标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共同迈进全新的“粉红时代”,用粉红色的爱呵护着身边的“她、她和她”。本期专访市一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专家余振梅主任,讲述与您共同应对女性健康头号杀手之乳腺癌的点点滴滴。

  

  专家:民众需正视乳腺癌不可控的“小任性”

        谈论乳腺癌时,无论你是普通女性还是超级女战士,都需要同样面对,每个人都需要进行每月的自检,应对共同的敌人,当发现问题、存有疑虑时,第一时间联系专科医生。

  市一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专家余振梅主任称,民众应正视乳腺癌的不可预防性,基因缺陷会导致该类人群乳腺癌的发病机会比正常人高15%,年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因,接诊的乳腺癌患者中50%以上都是50岁以上的人群。但并非对他束手无策,坐以待毙,通过日常关注自身变化,抑制某些发病诱因(例如控制体重,雌激素的分泌与脂肪堆积有莫大关系并随之增加),因而降低乳腺癌发病率是可以实现的。

  乳腺癌转袭年轻女性,关爱自我不可流于表面

  近期有研究表明,大城市的女性中乳腺癌发病率连年上升,呈年轻化发展趋势,爱美女性在提升颜值的同时,更要对自身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关爱。

  专家介绍,乳腺癌高发人群分布越来越多的向大城市白领覆盖,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作息无规律等是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喜欢熬夜的人,长时间在人造光下生活,人造光源对人体产生的褪黑素有抑制作用,褪黑素的下降会导致雌激素分泌增加,因此经常熬夜易引发乳腺癌发病率增加。

  乳腺——与人类情绪联系最紧密的“伙伴”

  据研究发现,乳腺在人体所有器官中,是和人的情绪联系最密切的器官,身患乳腺疾病的女性不难发现,长期的高压生活会带来心情的抑郁,乳腺增生也随之出现,因此自我情绪的掌控、消极情绪的及时舒缓对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乳腺增生=乳腺癌吗?勿把乳腺增生解读成乳腺癌的发病信号

  很多女性对乳腺增生是否会恶变为乳腺癌存有疑虑,专家提醒目前该问题尚无科学论断,女性需克服心理恐惧,切勿盲目给二者画等号。

  据了解,约有10%的乳腺癌确诊患者乳房都不会出现肿块、疼痛、或是其它的异常症状。而在检测到的肿块中,80%至85%都是良性的,它们通常都是囊肿或是非癌肿瘤。因而,无论有无肿块,定期的检查对女性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美丽健康从“早”开始

  对抗乳腺癌的关键,除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之外,在于一个“早”字,主要包括:自检,定期筛查以及早期治疗。

  案例一:患者张女士(化名)的肿块被查出时已有十点几公分,她后悔称“如果定期体检,肿块也不会长这么大。”

  案例二:患者王女士(化名)在单位体检时通过目靶发现了一个小肿块,当时体检时未感觉到疼痛,体检完当天,王女士在姐姐的陪同下到市一院余主任处看诊。

  自检方法:每月经期刚过到一个星期之间是做自检的最好时段,女性洗澡时对着镜子先检查乳房是否对称,乳头、皮肤有无凹陷或局部隆起的问题。

  余主任介绍说,定期体检除了常规体检外,最好定期到乳腺专科检查,高危群体半年一次,普通女性建议一年一次。专家特别提醒,普通的超声检查是一种损伤小、便捷、性价比较高的检查方式,另一种钼靶检查相对普通检查方式具有极小的放射线,对35岁以上的女性更加适用。

  专家简介:
    

        

       余振梅 市一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徐州分会普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从事普外科专业近30年,曾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专业进修肿瘤外科、在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乳腺中心进修学习乳腺良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近年来专业从事甲状腺疾病及乳腺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在淮海经济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方面,经验丰富,选择最适合每个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使乳腺癌患者既保留了乳房又可以使乳腺癌彻底根治。对于已经接受过乳腺癌根治的患者,可以进行乳房再造,给广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对于可能患乳腺癌的高危患者,可实行保留乳房良好外观的乳腺切除,降低乳腺癌发病可能。对甲状腺疾病的微创综合疗法处于本市领先地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