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生走穴] 许树强:患者医生医院三方受益?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说,新医改方案提出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是使患者、医生和医院三方受益的一项制度安排,但在具体操作上还有待规范和探索。

  许树强说,自古以来医生都是自由职业者,很少受行医地点限制。在国外,医生取得执业资格后并不固定在一个地点行医,医生由行业协会统一管理,个人对执业风险负责。

  在我国,执业医师定点执业是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医生只能在一个单位工作,造成优质医疗资源不能合理流动。但实际上很多医院因技术力量不足,期盼医术高的医生来充实技术力量;患者对高水平医生有需求,又不想长途奔波,渴望在当地得到专家的诊疗。因此部分医生就以“专家”、“顾问”、“指导”等方式到多家医院开展医疗工作,这说明医生多点执业有客观的需求,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方便患者就医。

  其次受益的是各级各类医院,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医院的人才到本院工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交流与推广,填补本院业务工作的空白和不足,这对提高医院设备和其他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大型医院的专家到地方或基层开展工作,对基层的医疗工作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同时医生也是多点执业的直接受益者,通过多点执业,医生从“单位人”逐步成为“行业人”,激励更多的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体现医生的自身价值。

  探索注册医生多点执业,在现实需求上和目标取向上是鼓舞人心的,但在操作层面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探索。第一,法律制度层面的支撑与调整。现行的《执业医师法》规定,注册医生只能定点行医,否则属于违法,因此,注册医生多点执业首先要在法律层面正名,否则就使多点执业失去保护,存在隐患和风险。第二,在具体实施层面,医生应该去哪里执业还应有一定的引导。一方面鼓励医生横向交流,实现医院间资源互补。另一方面,应在薪酬制度、人事制度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医生去基层执业,缓解基层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第三,医生由“单位人”变成“行业人”后,医院和医生的关系要适当进行调整。医院逐渐将成为一个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医院由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因此,医院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环境,吸引更多的医生和患者。第四,要加强行业监管,医生多点执业后自身承担的风险增大了,医生的流动也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匹配相应的行业监管制度和自律机制。

  有利于促进多元化办医

  卫生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医生多点执业有利于促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

  首先,医生多点执业能最大限度发挥优秀医务人员的价值和作用。优秀医务人员是稀缺资源,多点执业能发挥稀缺资源的最大效益,这一点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共识。

  其次,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这是在执业医师管理中需要探索的。实际上在2004年,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有关文件开始允许医师外出会诊和手术,通过加强对外出会诊和手术的管理,使优秀的医务人员在更大的范围为人民服务。同时在设计这个制度时,要区分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条件的医务人员,比如说对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一些医务人员,可以在探索中做相应的安排。

  另外,多点执业对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关键是人事管理、社会保障接续如何安排等。对于医务人员的多点执业工作时间和所在公立医院工作的职责、值班时间的安排、会诊手术和急诊的安排,一定要落实到位。各公立医院和国家在这方面,实际上有一系列的制度,比如说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查房和教学制度等,关键是要搞好这些制度的落实。

  管理者面临挑战

   □本报记者  张灿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说,中国医疗资源极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因此多点执业并不完全是为了改善医务人员的待遇,而是通过医生多点执业的尝试,来解决患者看病不方便、看病难的问题。但这项政策也给医院管理者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挑战,需要明确医院应该给医生提供什么资源、医生在这个机构里面承担的职责是什么等问题。如果能够及时修改《执业医师法》最好,但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一些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