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及江苏省体育局工作要求,现将08年度我市成年人(20-59周岁)体质监测结果公布如下:
今年全市共监测5200余人。整体讲,各项监测指标较去年略有提高,各年龄段体质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略优于男性,但两极分化明显,即优秀率及不合格率均有较快增长,3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年龄段分化更为显著;同时,城乡体质差距差异日趋明显,农村优秀率、合格率等各项结果均远低于城市水平。
监测表明:30岁以下男女身高体重分值有所提高,表明营养平衡,身体形态趋好,但35-45岁男性体重、三围、皮褶厚度指标呈较快增加趋势,其余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成为亚健康威胁最大的群体;相反女性体重增速较为均匀,在50-59岁段才达到峰值,其中皮褶厚度和体脂百分比各年龄段都明显高于男性,反映出男女内分泌生理方面的差异。机能指标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衰退的趋势,提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能力逐渐衰退,但39岁以下城市人群心脏负荷量较往年呈下降趋势,表明运动偏少,其中城市50岁以上女性机能优于各阶段人群。素质指标中,城市平均握力和背力明显弱于农村,而表示人体平衡、柔韧和反应能力的指标均有所提高,且城市平均值明显高于农村,同年龄段女性优于男性。
体育生活分析:随着全民健身兴起,市民运动健身意识增强,体育人口逐年增加,确保了我市人民体质逐年提高,但20-30岁城市居民、30-45岁城市男性及农村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偏少,各项指标偏低,主要是自我感觉良好、对健身认识不足和“工作忙”和“家务重”等原因。由于锻炼场所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年轻人以体育场馆为主,但受场地、经费、时间限制,导致运动偏少,老年人到公园和空地活动者较多,运动比例上升较快。锻炼的首要目的是防治疾病,锻炼以跑步、球类和长走的人数较多,游泳、武术等项目锻炼的人数较少。监测表明,吸烟、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对健康危害最大,同时,缺乏系统科学指导,不定期进行体质监测,运动具有盲目性,也是影响体质提高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