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卫生成果惠及百姓:看病进社区,健康更方便

 【南京日报报道】 (通讯员 丁森 记者 葛妍 实习生 杨彦) 社区卫生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为60岁以上老人设立健康档案、全方位支援江北医院建设……昨天召开的2008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透露,今年我市将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此外,我市还将努力缩短江北与江南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 

   社区看门诊,有望比大医院便宜一半 

   去年3月,我市在秦淮区社区卫生机构首先试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改革以来,运行情况良好,患者获得了实惠,社区门诊量也有所增加。该项改革的实施,完全切断了社区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而且药品以厂家进价销售,药价便宜15%,甚至30%至40%。据悉,今年这一举措就将在我市830个社区卫生机构推行,城区320种、农村160种基本药物将全部实行零差价销售。 

   在服务方面,社区卫生机构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城市、农村居民建档率将分别达70%、50%以上,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率将达到100%。其中,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老年患者将实施动态管理,配备责任医师。为充实社区卫生机构队伍,每一个社区卫生机构至少还将有1名大医院派出的医务人员帮助工作。 

  为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今年社区卫生机构门诊平均每次费用将比三级医院降低50%以上,并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各大医院将预留部分床位,对上转的患者及时提供选择科室、预约检查、组织会诊及安排住院等服务,争取使社区服务机构就诊人次达到全市门诊总量的50%以上。 

  支援江北的医务人员将获补贴 

   实施医疗卫生跨江发展工程,是今年我市实现卫生公平的重要内容。据了解,今年市属三级医院将在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支援江北地区医院建设与发展。对于支援到江北地区基层工作的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和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区县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在硬件设施上,江北人民医院将改扩建为江北地区的三级医院。我市还将重点支援六合区人民医院、浦口区中心医院的基本现代化建设,使两所医院成为所在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并通过对口支援尽早建成江北地区精神病防治中心、妇女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 

  此外,六合地区还将建设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妇科保健和医学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卫生大楼。 

   集中采购,9家市属大医院挤药品“水分” 

  据介绍,前年我市156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药房托管以来,直接从处方上让利患者达6000万元,平均处方值同比下降8%,平均住院日药费同比下降13.4%。这种以降低采购成本、让利于民为目的的药品集中托管模式,今年将在鼓楼医院、市第一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口腔医院等9家市属三级医疗机构启动实施。 

  据了解,上述9家医院将抽调人员组成药品集中托管中心,按照三级医疗机构提供的采购目录,在省卫生厅统一规定的药品采购平台上,统一承办市属三级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活动,医院将不再单独进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进药成本,将挤出的“水分”让利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