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建设纪实

  全程导医网 徐州卫生信息:智能化就诊流程、智慧急救网络、远程诊疗……当互联网遇上医疗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反应?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医疗机构,聚焦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感受智慧医疗给群众带来的变化。

  手机App改善就医体验

  门诊大厅内排队挂号,往往是医院的一“景”;而且越是大医院,队伍排得越长,由此更容易被吐槽“挂号难、就诊难”。不过,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这种“看病必然排队”的情况已大为好转,市民赵先生就说:“学会使用手机服务平台,看病其实也能变得很轻松。”

  上周,赵先生发现儿子出疹子,想带孩子去徐州市儿童医院看看。考虑到周一上午医院肯定人多,他通过手机APP进行了预约挂号。在约定时间前往就诊、还通过微信支付门诊费用……整个过程比以往缩短了三分之二的诊疗等候时间,让他感到非常满意。

  按照传统的就医流程,病人大约需要排9次队,即挂号、初诊、检查缴费、检查、回单复诊、药品/治疗缴费、拿药、皮试、输液等,这种重复排队的情况延长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对医患关系也起到负面影响。

  而徐州市儿童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这9次排队进行优化或减免。包括利用掌上排队叫号系统缓解诊室与检查科室的排队压力,利用掌上应用的消息推送功能完善导诊服务等,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极大节省了病人的就医时间,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医体验。

  下一步,市卫健委推出的“徐州健康通”手机APP,将提供市区所有三级医院的线预约诊疗服务、在线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在线互动咨询、在线预约诊疗等服务,让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全市诊疗服务排队情况和门诊医生资质特长,科学选择就医地点,避免排队等待就能用手机获取检验检查报告或完成缴费,大大缩短在医院的非就诊时间。

  急救网络畅通“生命之门”

  “要不是发现及时,后果真不敢想象。”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病房里,52岁的刘先生(化名)心有余悸地说。一周前,刘先生忽然恶心呕吐,赶紧到新沂市人民医院就诊。值班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检查数据实时传输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平台上。

  “患者很可能是心肌梗死,需要立即转院治疗。”徐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娄明根据心电图情况判断说。刘先生被随即转诊到徐州市中心医院,迅速做了心脏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刘先生及时转危为安,得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胸痛救治网络。这一模式以医疗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覆盖全徐州市及周边区域的30余家医院。通过“扁鹊飞救”系统,基层医院可以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抢救现场的音视频、基层医院的医学影像实时上传给胸痛中心专家,让胸痛中心专家能够实时远程指挥抢救,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无缝对接,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患者未到急救人员先到,大大缩短救治时间。

  娄明说,近一年来,徐州市中心医院已经成功救治1200余名急性胸痛患者。

  助力社区医生搞好签约服务

  我们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考验着社区全科团队的工作耐心和细心,而智慧医疗则令家庭医生团队如虎添翼。

  在邳州市运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进大门,自助签约机就在右侧显眼处。按照步骤提示,几分钟内就可完成签约,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对于已签约的患者,可据所需安装高血压智能管理系统及智能随访系统。凭借这两个系统,家庭医生可远程监测到患者实时的血压情况,还可以对签约对象情况进行实时回访。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配备了健康一体机,便于根据签约居民的不同需求进行血氧、红外额温、血压、白细胞、血糖、心电图、血脂、尿常规、血红蛋白、中医体质辨识等10项检测及健康档案的更新。

  通过这些智能机器的辅助应用,实现与公卫系统健康档案、慢病管理的无缝对接,形成数据共享共通,有效提高了家医签约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使签约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稳步提升。

  远程会诊带来医患双赢

  远程医疗会诊,是医疗机构运用现代化通讯手段达到远程异地医疗会诊目的的一种服务方式。远程会诊是一项便民举措,可解决疑难及危重病人的实际问题,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也为患者节省了费用。

  去年,患者赵女士(化名)就是通过远程会诊得到了有效诊疗。因为乳腺癌并伴有胸腹水,赵女士的情况很是不妙,贾汪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治疗团队认为,下一步诊疗需要得到上级专家的指导。为此,他们联系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5月31日,在贾汪区人民医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两台液晶显示屏一字排开,两地切换会诊,专家现场介绍。视屏画面视野开阔、清晰,有“面对面”的逼真感。徐州医生将患者的病例资料、医学影像资料实时上传至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会诊中心,上海专家即可通过资料查看、询问病史等,实行交互式在线诊断,提供治疗指导意见。

  远程会诊不仅便民,也对医生医院有益。贾汪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江红说:“通过这一平台,医务人员可以与国内知名医院专家进行交流、远程查房、远程会诊、手术示教、实时研讨疑难病例等,能够及时了解各种疾病国内外治疗的最先进展,从而开拓眼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不断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拳头产品

  以上这些智慧医疗带来的新体验、新变化,离不开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大力推动、有效落实。事实上,我市在推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大下苦功,力求让医疗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实现“加速度”奔跑。

  近年来,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丰富医疗资源优势和对淮海经济区强大的辐射能力,利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研究制定“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十项行动,确立以“群众享受诊疗服务更省心、更放心、更贴心”为目标,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有效解决群众办事“堵点”问题。

  在建设“健康徐州”的征途上,我市积极推出一批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拳头产品。

  建设一个平台,即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三套系统,即区域互联网医院服务系统、“一卡通”服务系统、分级诊疗信息化系统;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五大中心,即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中心、远程检验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和远程教育中心。

  一方面,在医疗服务中加入互联网因素,提高医院管理层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提高百姓就医便捷感,实现让患者“好看病”;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平台增加在线医疗服务,增加健康咨询多渠道、增加远程诊疗多途径、增加就医互动多角度,实现让患者“看好病”。

  “445工程”让今后看病更省事

  为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日前,我市下发“智慧医院建设445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全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全市智慧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445”具体指的是:三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2020年底前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2021年底前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达到4级水平、2022年底前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达到5级水平。

  “445工程”提出,通过3年三步走的建设,各医疗机构将建立完善医院综合信息平台(集成平台),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数据中心,解决“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并为在区域范围内支撑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提供支撑。

  逐步实现让“智能服务应用”体现在医院服务全流程,构建以高效便捷为宗旨的“智慧管理”、以医护人员为主体的“智慧临床”、以患者感受为中心的“智慧服务”、以安全稳定为目的的“智慧保障”。并依托智慧医院推动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完善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协同机制。

  市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和信息化处、徐州市卫生信息中心负责人季培琛表示,未来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令“智慧健康、智能医疗”建设初见成效,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远程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切实缩短患者、基层医生和上级医生时间、空间差距,不断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同质化需求,多措并举提升医疗服务内涵,破除地域医疗信息屏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